爱我人民爱我军③丨本色:一心育苗的“兵教师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岁月,一代代官兵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参与并见证了人民军队阔步前行的辉煌历史。临近“八一”,我们邀请3位老兵代表,聆听他们赤诚报国的军旅故事,感受他们薪火相传的家国情怀。尽管年龄差距很大,但他们的热血一样滚烫;尽管军旅经历各异,但他们的本色一样鲜亮。当一代代老兵故事串珠成线,当一篇篇“老兵新传”续写荣光,人民军队血脉永续的蓬勃力量,跃然纸上。——编 者
爱我人民爱我军
本色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五周年特别策划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浙江玉环体育教师叶海辉——
一心育苗的“兵教师”
叶海辉和学生们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在时代提供的奋斗舞台上,我获得不少荣誉。其中,最让我珍视的有两项:2019年获评浙江省“最美退役军人”;2021年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这些荣誉的取得,都与我年少时的梦想紧密相关。
我的家乡浙江省玉环市是一个偏僻的海岛。我从小热爱体育运动,但岛上条件有限,既没有专业运动场地,也没有专职体育老师。没有田径场,我和小伙伴们就在山地海边追逐奔跑;没有体育器材,我们就把旧门板拆下来当乒乓球台,找来木板锯成球拍。条件虽然简陋,我们依然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因为没有体育老师的指导,我和小伙伴有时会在运动中受伤。我常常想,如果有专业体育老师指导我们,那该有多好。高考时,我填报了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却遗憾地因1分之差失之交臂。正当我为高考失利沮丧时,村里张贴的征兵标语,点燃我的斗志。“好男儿就要去当兵”,我想那就去军营闯荡磨砺一番,既可以保家卫国,又可以接受专业军事训练。
入伍后,我所在的坦克连是团里的标杆连。初到连队第一天,连长就告诉我们:“在标杆连,就要当标杆。从优秀连队出来的兵,必须是优秀的兵。”我下定决心,不管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下多少功夫,一定要成为“标杆”,续写标杆连的荣耀。
当兵3年,我入了党,当上坦克车长,还利用业余时间完成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函授课程。军旅生涯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为我打下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人生底色,激励我在未来人生赛道上奋勇争先。
1995年退役后,我回到生我养我的海岛,成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那时,海岛条件依然艰苦,学校的操场是黄泥地,体育教学器材也很少。
我用旧报纸、透明胶带为孩子们自制“纸球”,又利用就便材料制作实心球、地滚球、软式飞盘等体育器材,满足学生上课需求。从事体育教学27年来,我设计制作的体育器材已达80余种,其中8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学生们叫我“魔术师”,同事们夸我“有办法”。
其实,我的这些“办法”,都源自部队生活的积累。在军营里,我掌握了很多技能,从养猪种菜、洗衣做饭,到烧炭制砖、砌墙盖房,再到武器保养、机械维修,样样在行。正是在部队的历练,让我在面对各种不利条件时不退缩、不发怵。
2011年,我注意到一则为山区学校招募支教教师的信息。看到图片上孩子们渴求的眼神,我决心发挥专业特长帮助他们。取得学校支持后,我带着一大箱体育器材,跋涉900多公里来到湖南浏阳荷花建新小学,一所群山环抱的学校。
学校运动场上没有像样的器材,我自掏腰包买来油漆和刷子,在水泥地上画出羽毛球场和“跳房子格”;大课间没有组织集体活动,我根据运动场地特点,为学生量身打造“上山打兔子”等活动。看到孩子们快乐运动的身影,我内心充满幸福。
这些年,我先后前往湖南、江西、西藏、青海等地支教。有人说我支教“上了瘾”。其实,谁不渴望安逸的生活?我只是放不下那些可爱的孩子。
我当兵时就爱“折腾”,有股子“钻”劲儿。当体育教师这些年,这个习惯一点儿没改。2004年以来,我一直从事体育器材开发课题研究,第一个课题做了8年,2012年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如今又过了10年,这个领域的课题我还在钻研,计划把这些年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结集成书,为新时代体育教学事业作出贡献。
部队教会我“干一行爱一行”,如今我是“爱一行干一行”。既然选择成为“兵教师”,我就把这一行做到最好,在人生另一个战场带好“兵”。
(整理:蒋慧君、卢旭东、刘策)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