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人民爱我军②丨传承:真理之光 照亮前路
在许多基层连队,每逢新兵下连、老兵退伍或执行重大任务前,官兵们都会走进连队荣誉室或连史馆。
一面锦旗,一盏煤油灯,一张黑白照片,一把刺刀……战火硝烟浓缩在一件件展品中,静静陈列在连史馆里。它们从历史中走来,诉说着峥嵘岁月的荣光;它们穿越时空,照亮官兵前行的路。
连史馆,是一支连队彰显荣誉、赓续血脉的精神殿堂。新兵初入军营,在这里上“下连第一课”,在了解连史、感悟传统中激发荣誉感、争当新传人;老兵告别军旅,在这里上最后一堂教育课,坚定“解甲不失疆场志,归乡仍存报国心”的志向,喊出“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
触摸历史,读懂信仰。走过硝烟,走过风雨,诞生在战火中的人民军队走过95年壮丽征程。95年来,浩瀚连史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小细节”,串联起人民军队波澜壮阔的“大历史”,见证着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铿锵足迹。
连史馆,连接着一支连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展现着一支军队听党指挥、奋斗强军的发展历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进4个基层连队的荣誉室和连史馆,聆听4件连队“传家宝”的故事,感悟一代代官兵对忠诚、荣誉、使命的理解与追求。
致敬,英雄的人民军队。致敬,人民军队的英雄。
——编 者
爱我人民爱我军
传承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五周年特别策划
煤油灯 举旗铸魂
真理之光 照亮前路
■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仓库警卫勤务连班长 罗茂文

连队战士细心擦拭煤油灯。付涛 摄
连史馆展柜里,摆放着一盏老煤油灯。我们经常会把它拿出来,悉心擦亮。
这盏煤油灯已经“燃烧”了近60载,至今仍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上世纪60年代,连队有位“羊倌”叫姜俊。白天为连队放羊,晚上守在茅草屋里学习《毛泽东选集》,伴着煤油灯的萤火之光,姜俊累计摘录20万字笔记。他不仅自己学党的理论,还在放羊之余给周围的老乡讲,为他们开办扫盲班。后来,姜俊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如今,这盏煤油灯不再跳动火苗,却依旧“照亮”连队官兵求知学理、求真思进、求实有为的道路。一代代官兵在“煤油灯精神”照耀下,学理论、记日记,不断接受思想的淬火。
战友王令,入伍时是高中学历,军事素质十分过硬,特别是5公里武装越野,次次全连第一,被战友们称为“小跑车”。
“小跑车”也有“抛锚”的时候。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他,在一次理论竞赛中垫了底。“把不稳方向盘,开得再快也是危险驾驶。”指导员的批评,深深触动了王令的心。从那以后,他走进图书馆翻看理论书籍,在日记本记录学习心得……两个多月后的季度理论考核中,他的排名进入连队前5名。
学理论常学常新。连队组织“煤油灯大讲堂”,开展新闻时事“小讲评”、微信文章“小学习”等活动,为我们搭建思想交流的平台。
理论一旦深入心灵,就会迸发出强大的力量。8年前刚入伍时,我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当一名普通战士需要学那么多理论吗?学理论和站岗、执勤有什么关系?
指导员发现我的思想疙瘩,带我来到连史馆,讲述了姜俊的故事。在指导员的指导下,我开始努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我军是党缔造的,一诞生便与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行动和战斗。”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到,我们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才能成为合格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我立志争当“煤油灯精神”的传人。2019年,我以中心第一名的成绩参加联勤保障部队首届“四会”教练员比武,被表彰为优秀“四会”教练员。
汲取精神滋养,凝聚奋进力量。近年来,我们连队圆满完成战备拉动、跨区机动演习等任务,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在“煤油灯精神”的指引下,连队战友们在强军路上步履铿锵、士气高昂。
(整理:孙文韬)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