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喀喇昆仑
春到喀喇昆仑
■丁 丁 海 南
青春的坚守和梦想,燃烧在喀喇昆仑。时光不知疲倦,推开春节的大门,在回味和希冀中走向又一个春天。
——题 记
一
雪山上的饺子,包进战士的心愿和祝福。
今天咋了?春晚开播了,饺子面还没搋好,咋对得起战友们……
“建朋,快醒醒,做梦了?你抱着被子,手脚使劲儿,还一直嘟囔着饺子、饺子。”
杜建朋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怔怔地看着妻子的笑脸。嗨,这是在自己家里呢。他睡不着了,思绪飘回营房。
杜建朋于2023年12月退役返乡。在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当了十几年炊事班班长,除夕会餐的菜谱和饺子,一直是杜建朋惦记的头等大事。
2023年除夕,杜建朋调好一盆盆饺子馅,搋好一个个大面团。给少数民族战友准备的饺子馅,他也做了标记。饭堂的桌面擦得锃亮,洒上面粉当面板。擀面杖是提前留好的玻璃饮料瓶,战士们觉得这种瓶子好用,大小长短正称手。在雪域哨所,大年夜包饺子,是炊事班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
哨所过年,苦乐相伴。虽不能与妻儿老小团聚,杜建朋却很知足:“和战友们一起吃顿热乎乎的饺子,等于收获了更多‘家人’的温暖。”杜建朋最难忘的,是他上哨所当炊事员的那个春节。初来乍到,做面食、包饺子,让杜建朋颇费了一番工夫。
那时,点位条件艰苦,住的是帐篷,四面透风。在杜建朋看来,“越是难、越是苦,这个年越要好好过。”他用后背挡着风口,把面盆护在身前,守着柴油炉子和面。面不会马上冻硬,搋面的手却冻得通红。那一天,战友们吃上了香喷喷的年夜饺子,杜建朋的眼眶却湿润了。他下定决心,要当全团最棒的炊事班班长。十几年过去,杜建朋那双宽大有力的手掌,叠着一层层冻疮疤痕,捧回了8次嘉奖、2次三等功的喜报。
这些年,哨所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提起过年新鲜事,神仙湾边防连炊事班班长王天文如数家珍。
2022年,除夕临近。年夜饭是重头戏,王天文接连去菜窖检查了几遍,冰箱里的食材也盘点多次:鸡鸭鱼肉都有,海鲜很快能运上来几样;哨所气候寒冷,饭桌上少不了凉拌“皮辣红”,皮芽子、小辣椒、水萝卜、西红柿都已备好;山上的温室大棚成规模了,那些小白菜、小黄瓜长势喜人……
维吾尔族战士依布拉依木·塔依尔,出生在高原边疆,家里几代人都是护边员。穿上军装的依布,是十里八村的骄傲。依布入伍前没见过温室大棚,得知除夕要采摘大棚里的新鲜菜做年夜饭,便主动请缨:“班长,除夕要摘小黄瓜,让我完成这个任务吧!我想给这些可爱的蔬菜录个视频,给家里人看。”王天文明白依布的心思,点了点头。
大年夜,依布兴奋地跟家里的亲人们说:“有我们在山上守着呢,你们过年尽情唱歌、开心跳舞……”在离星星那么近的哨所,依布举着鲜嫩的小黄瓜,给亲人们送上真挚的祝福。
二
岁月更迭,不变的是精神。对喀喇昆仑的官兵来说,每一段努力的岁月,都会闪闪发光。
用什么来纪念10年戍边青春?加勒万边防营原教导员刘鑫跑到山脚下的献血车上,挽起了袖管。
临近春节,转业离开高原的刘鑫拨通了战友卜恒的视频电话:“卜班长,看,无偿献血证。我跟你们一样,把自己的热血献给边关。”
“卜班长,现在通信效果真好,你们那一次任务拼得值呀!”卜恒清晰地听着刘鑫的话,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那年春节前夕,冰莲山边防连给卜恒报了春节年假。没承想,年假刚批下来,连队接到建设现代化通信保障系统的任务。卜恒是连队最老的兵,又是专业技术骨干,立即决定取消休假:“指导员,春节快到了,把机会留给其他战友吧。”
“可是,你也好几年没回去过春节了……”
卜恒和战友们已习惯与雪山一起辞旧迎新。第二天一大早,他和战友们背着器材上山了。
喀喇昆仑的巡逻路,不好走。运送设备的车,只能开到山脚下。最后一段陡峭山路,设备只能靠人搬。
“卜班长,设备估计重一百七八十公斤,不算啥,只是路太难走了。”
“路,不是难走,是没有。”
大家一鼓作气。前面的人凿洞、揳钉、固定绳索往上拽,后面的人扛着撬棍往上抬,大家喊着号子一步一步往前挪。
绳子磨破了肩膀,伤口失去了知觉;汗水浸湿了棉衣,棉衣冻成了“盔甲”。终于到达一处可以放置设备的平台,“这地方可以吧?”战友们松了一口气,卜恒却摇了摇头。
这里并不是最佳位置。设备要发挥最大效能,必须继续往前寻找点位。
“来,咱们再向前!”卜恒给战友们鼓劲。
用了整整3天,设备终于运到卜恒测定的最佳点位……
“致敬每一名坚守岗位的军人!”视频画面里,刘鑫的声音有些激动。
卜恒笑了,开始跟刘鑫聊一些开心的事:“通信方便了,经常能跟家人视频通话。那天,女儿一口气叫了我十几声‘爸爸’,我心里可美了!”
三
茫茫雪域,巍巍哨卡。高原标注着战士信仰的海拔,云霞送来了亲人的牵挂。
“过年你们部队最忙,还是我上山看你吧。”
“去年上山遭的罪,你忘了?我咋舍得。”
一级上士刘威和妻子李风春,将迎来他们婚后的第二个春节。关于咋过这个年,小两口最初意见不一。
刘威是受到各个边防哨卡点赞的老兵。来到连队,不等刘威打开车门,会围上来三五个战友,急着跟他说机电设备出现的疑难问题。
不一会儿工夫,设备轰然作响,运转正常。发电机房内,刘威探出身子,眯着一双笑眼跟战友打趣道:“你们中午又得给我加鸡腿吧。”
在边防哨所,刘威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救火队长”。他打小就喜欢捣鼓各种机器。2008年,上级为某连配发安装光伏电站。刘威边看说明书边研究,发现电站不但能供电,还能充电。他好奇地将设备拆开,一边连着电器供电,一边连着油机充电。突然一股焦煳味传来,刘威赶紧将电路断开,但还是捅了篓子——电路控制板损坏严重。
刘威赶紧联系厂家寄材料、讨经验。在机房里反复试验半个月,他不仅将电站恢复如初,还把连队供电系统进行了改造升级——使油机给连队供电的同时,还可以将多余的电存储进光伏电站。这个经验后来在全团得到推广,刘威荣立三等功。
2021年,农历腊月廿八,大雪封山,天文点边防连菜窖断暖。团里派刘威带着设备,连夜上山修理。菜窖的供暖刚解决,团部传来消息:“山下暖气管冻裂,速回处理。”回到山下,刘威带着十几个战士,在低于零下30摄氏度的室外,用工兵锹和十字镐刨冻土。一锹一镐挥下去,只凿出一个小白点。要过年了,不能让战友们挨冻。刨呀刨,挖呀挖,头上冒出热汗,汗水结成冰霜,刘威带着大家轮流上阵,终于修通了暖气。
2023年春节前,刘威把新婚妻子李风春接上了山。翻越了几个达坂,眼看着满心好奇的妻子因高原反应伏在车上吐个不停,他心疼了。
除夕夜,刘威要在锅炉房保障供暖。李风春想离丈夫近些,就在附近轮休的板房里待着。伴着机器的声响和高原的清冷,夫妻俩隔着十几米的距离,一起守岁。
军嫂就像边关的候鸟,一路风尘,用心用情焐暖了边关的寒冬。
“除夕夜,你在家里可以抬眼看星星,想象着我在最美的那片星空下,望亲人。”刘威试着说服妻子在家过年。
“可我想跟你一起,在同一片星空下,等春天!”李风春决定这个春节再赴高原。
视频画面里,刘威晃着伤痕累累的粗手,留驻高原红的脸庞上,绽放憨厚幸福的笑。李风春笑中带泪,点点泪光闪烁着思念,浅浅笑容盛满祝福和期盼。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