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来华挖坑设陷阱,无功而返,中国偏不上当
相较于布林肯,美国财长在访华期间显得更加低调。无论在什么场合,她似乎总是反对与中国脱钩断链,并强调双方不寻求这种脱离关系的做法。然而,从白宫最近的行动以及耶伦的言辞可以看出,她的低调实际上意味着为中国设置陷阱和挖坑。外界普遍认为耶伦此次访华非常低调,但在来访之前和之后,她曾多次表示“美国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维护国家安全”,甚至公开声称“不惜经济代价对华采取行动”。
那么,美国所指的国家安全是什么呢?对台湾独立的支持、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以及阻止中国成为强大国家等都被视为美国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只有当中国的发展完全符合美国设定的范围,不威胁美国的霸权地位,也就是所谓的“无害繁荣”,美国才感到安全。美国似乎真的认为中国的发展目标只是为了实现国内的小康生活。
耶伦一句“美国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维护国家安全”已足以表明美国对华政策不会有本质性的改变。目前所做的一切都具有特定的目的。当然,美国并非寻求与中国进行全面脱钩。因为他们需要中国继续维持美国控制下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目前的做法是有选择性地进行脱钩断链,意在让中国永远处于供应链的底端,并受到美国的操控。在特朗普时期,就曾提出要中国放弃《中国制造2025计划》。而现在,白宫可能希望中国也放弃实现第二个百年梦想,即强国强军的道路。
脱钩或去风险化所指涉两层含义。首先,它意味着打压或封杀中国的高科技和核心制造能力。对于中国来说,实现国家复兴和成为强国的关键在于在高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强大的科技实力是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速、保持自主可控的关键。
相较于布林肯,美国财长在访华期间显得更加低调。无论在什么场合,她似乎总是反对与中国脱钩断链,并强调双方不寻求这种脱离关系的做法。然而,从白宫最近的行动以及耶伦的言辞可以看出,她的低调实际上意味着为中国设置陷阱和挖坑。外界普遍认为耶伦此次访华非常低调,但在来访之前和之后,她曾多次表示“美国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维护国家安全”,甚至公开声称“不惜经济代价对华采取行动”。
那么,美国所指的国家安全是什么呢?对台湾独立的支持、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以及阻止中国成为强大国家等都被视为美国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只有当中国的发展完全符合美国设定的范围,不威胁美国的霸权地位,也就是所谓的“无害繁荣”,美国才感到安全。美国似乎真的认为中国的发展目标只是为了实现国内的小康生活。
耶伦一句“美国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维护国家安全”已足以表明美国对华政策不会有本质性的改变。目前所做的一切都具有特定的目的。当然,美国并非寻求与中国进行全面脱钩。因为他们需要中国继续维持美国控制下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目前的做法是有选择性地进行脱钩断链,意在让中国永远处于供应链的底端,并受到美国的操控。在特朗普时期,就曾提出要中国放弃《中国制造2025计划》。而现在,白宫可能希望中国也放弃实现第二个百年梦想,即强国强军的道路。
脱钩或去风险化所指涉两层含义。首先,它意味着打压或封杀中国的高科技和核心制造能力。对于中国来说,实现国家复兴和成为强国的关键在于在高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强大的科技实力是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速、保持自主可控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实力,中国才能建设真正强大的军队,从而面对任何威胁或恐吓。因此,阻止中国复兴进程被中断,封杀中国的高科技和核心制造能力显得至关重要。脱钩就意味着封杀中国的高科技能力,这一点很直观。
其次,通过脱钩或去风险化,旨在建立反华新联盟或者将中国排除在重塑国际秩序规则的谈判桌之外。这意味着不允许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谈判。奥巴马时期已经提出过这样的言论。通过脱钩和去风险化,首先要让美国的盟友和全世界相信中国复兴对国际秩序造成的危害。实际上,这是“中国威胁论”的另一种版本。通过孤立中国或建立新的反华联盟,美国才能取得优势。
美国一方面采取疯狂的战略打压和遏制中国,同时又表现出与中国积极沟通的姿态。这明显是一个设下的对话陷阱。如果中国选择不进行对话,只是以针锋相对的方式予以反制,美国可以将中美关系恶化的责任推给中国。
如果中国完全按照美国的节奏进行对话,那么美国对侵犯中国核心利益的政策可能会被正常化或固定化,也就是合理化。耶伦表示,尽管中美关系紧张,去年两国贸易创下历史新高,这显示出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双方有着“充足的空间”。
换句话说,尽管美国封杀中国的高科技和核心制造能力,但中美之间仍存在合作的空间。除了高科技领域,中美可以开展“正常”的贸易。这与美国贸易代表的表态意思相同。美国希望永久性地掌握高科技和核心制造领域的绝对优势,而中国则只能在制造业方面维持大国而非强国的地位。这样的贸易模式和供应链体系最符合美国的至上原则。
全球早就有应对气候变化的倡议,并且中国早就加入其中。相反,美国则在巴黎协定中反复无常,最终退出了该协定。尽管拜登强调要重返巴黎协定,但似乎还没有真正实现,而是准备推翻巴黎协定并建立一个美国版本。不仅中国,其他西方国家也不会同意这样做。
如果美国不履行承诺,不遵守巴黎协定,并试图在没有协商谈判的情况下制定一个美国版本,中国将不会与之合作。而美国肯定会借机大力指责中国不负责任。美国一直诋毁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和投资,称之为“债务陷阱”。
现在又提出让中国加入帮助贫穷国家计划,显然是想通过此举拉近与贫穷国家的关系,以削弱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实际上,这是破坏日益增长的“南南合作”的行为。
如果美国要求与中国在气候问题上合作,肯定会再次提及中国的减排问题。虽然中国是碳排放的大户,但中国在历史上的总碳排放量远低于发达国家美欧。尽管中国的减排承诺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美国却想要逼迫中国增加减排,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并打压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这对美国重振制造业有利。
或许美国还希望与中国一起反击欧盟的“碳关税”政策。而这一政策对美国明显不利。耶伦再次强调,华盛顿希望通过“公平的规则”确保健康的竞争,这将使两国长期获益。
耶伦刚离开,美国方面就透露气候特使克里将访问中国。显然,这两人轮番对中国施压,或者说轮番设置陷阱。当然,这也是拜登重塑美国领导力的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公平的规则?封杀中国的高科技和核心制造难道就是公平的规则吗?
美国自己在进行恶性竞争,却偏要宣称要确保健康竞争。耶伦表示:“尽管中美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不应该让这种分歧变成误解,尤其不能因为双方缺乏沟通而产生这种误解,因为这会对双方的经济和金融关系造成不必要的恶化。”中美之间有误解吗?不可能。双方的战略目标和手段都非常明确。耶伦所说的“不必要的恶化”才是真正言之凿凿的观点。
耶伦作为财长,自然会关注金融事务。目前,中美之间最直接、最大的矛盾之一是针对中国高科技实体的封杀问题。然而,对美国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中国的直接反制,而是世界上正在兴起的去美元化浪潮。
削弱美元地位或美元霸权将对美国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可能危及其经济。即使现在美元已经失去了部分割韭菜的功能,对美国经济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可以说,美元霸权是支撑美国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旦失去霸权地位,美国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都将面临重建,甚至内政外交政策也需要重新规划。
尽管当前的去美元化趋势只是刚刚兴起,并且对美国尚未造成明显的损害,但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随着全球变革进程的加速,去美元化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两者相辅相成。
因此,耶伦面临的一个最重要任务就是说服中国放缓去美元化的步伐。去美元化还意味着各地区地缘政治上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人们不仅仅是失去了对美元的信任,更是对美国领导力和领导方向的信任破裂。换句话说,人们不再接受美国霸权的统治和干预。这对于美国来说将是致命的。
耶伦还面临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说服中国继续支持美债。由于美国产出无法跟上白宫的消耗速度,只能通过无限制地举债和印刷美元来维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购买美债不仅仅是需要,更重要的是中国需要表态或默认支持。
否则,美债可能会出现信任危机,跨国资本也将无法回流美国。实际上,在供应链断裂或中美经贸战的情况下,大量的美元资本回流将导致金融“堰塞湖”,加剧美国通胀问题。
目前,不仅中国有能力消耗美债,也有能力消耗美国通胀。只要中国不采取强硬反制美国,甚至表现出与美国积极合作的态度,国际社会就会对美元增强信任和信心,对美国也会更有信心。然而,美国既想强硬打压和遏制中国,又希望中国帮助自己,这简直是把中国当成傻瓜。
从耶伦的表态可以看出,将解决通胀和美债危机问题称为全球性挑战,并寻求中国的帮助,实际上是混淆了概念。在涉及美国核心利益的领域谈论合作,却仍然继续侵犯中国的核心利益,比如持续对台军售、封锁中国的半导体芯片,推动高科技脱钩。这是要强迫中国服从美国。而建立所谓的防冲突护栏,显然意图让中国被动应对,无法还口、无法反击。这是毫无道理可言的。
美国以打压中国的核心利益为常态,让中国不得不忍气吞声。这正是实施中美关系再平衡战略的手段。处于强势地位的美国想要打压中国,而中国自然无力阻止。然而,让中国接受美国霸权的无害论或中国发展的无害繁荣论是不可能的。
中美间的合作将相互受益,而斗争必然会两败俱伤。关键在于目前中国还有足够的能力承受一定的损失,而美国却承受不起。中国可能会稍微延迟几年实现复兴强国的目标,但一旦美国承受损失,霸权战略将彻底失败。中国对于美国的意图和计划已经看得很清楚,而美国如何摧毁自己的霸权体系,却未必能够理解。
(责编:李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