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致信毛主席,看信后沉默不语,写下25字
1949年,远在美国的华罗庚收到了大女儿华顺的来信:“北平解放了,处处欢腾,新中国建设需要一大批爱国科学家,望归。”
兴奋不已的华罗庚对家人说:“共产党真是了不起。”他假借赴英讲学的名义,买到了五张船票,随后便毫不犹豫地拉着一家人登上了邮船,尽管此时,他已被伊利诺伊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50年,华罗庚一家到达北京。
走出书斋:“为了祖国,为了个人”
华罗庚并非传统的精英知识分子,1930年,他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成立之理由》,一时间声名大噪,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阅毕,当即便断定:“这位先生不是优秀的留学生,就是一名大学教授。”
“我家境贫寒,父亲做点小本生意,读完了初中,再无论如何也供不起高中、大学了。”面对国内数学界的好奇探询,他面上并无羞愧之色,是的,他是自学成才。他平日里守着小店,一抓住闲暇时间,他就快速翻书演算,每天最期待的时候就是闭店,“这时候才能一心一意研究数学。”
“只是个读过初中的小店员吗?”熊庆来听到众人打探的消息不免讶异,但随即又心生敬佩之情,“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啊。”经过多方交涉后,熊庆来聘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此后,华罗庚一步步从小助教到讲师、教授,不到10年,他就成为了蜚声海外的数学英才。
1946年,好友闻一多惨遭国民党杀害的消息令华罗庚心痛不已,他辞去教职,被迫前往美国避难,启程前,他泪洒沪上:“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我绝不愿意出国。”在美国期间,他一直密切关注国内战势,当中国籍教授聚会谈笑时,深沉的华罗庚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他在圣诞节敲打同事:“我们都是因为在国内暂无用武之地才出国的,并不准备久居美国,我希望大家明白这一点,我们迟早是要回国和同胞们站在一起的。”因此,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华罗庚这儿时,他没有一丝眷念、犹疑,他满脑子都是怎么逃过美国的监视,回到北京。
1949年,远在美国的华罗庚收到了大女儿华顺的来信:“北平解放了,处处欢腾,新中国建设需要一大批爱国科学家,望归。”
兴奋不已的华罗庚对家人说:“共产党真是了不起。”他假借赴英讲学的名义,买到了五张船票,随后便毫不犹豫地拉着一家人登上了邮船,尽管此时,他已被伊利诺伊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50年,华罗庚一家到达北京。
走出书斋:“为了祖国,为了个人”
华罗庚并非传统的精英知识分子,1930年,他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成立之理由》,一时间声名大噪,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阅毕,当即便断定:“这位先生不是优秀的留学生,就是一名大学教授。”
“我家境贫寒,父亲做点小本生意,读完了初中,再无论如何也供不起高中、大学了。”面对国内数学界的好奇探询,他面上并无羞愧之色,是的,他是自学成才。他平日里守着小店,一抓住闲暇时间,他就快速翻书演算,每天最期待的时候就是闭店,“这时候才能一心一意研究数学。”
“只是个读过初中的小店员吗?”熊庆来听到众人打探的消息不免讶异,但随即又心生敬佩之情,“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啊。”经过多方交涉后,熊庆来聘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工作。此后,华罗庚一步步从小助教到讲师、教授,不到10年,他就成为了蜚声海外的数学英才。
1946年,好友闻一多惨遭国民党杀害的消息令华罗庚心痛不已,他辞去教职,被迫前往美国避难,启程前,他泪洒沪上:“如果不是逼不得已,我绝不愿意出国。”在美国期间,他一直密切关注国内战势,当中国籍教授聚会谈笑时,深沉的华罗庚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他在圣诞节敲打同事:“我们都是因为在国内暂无用武之地才出国的,并不准备久居美国,我希望大家明白这一点,我们迟早是要回国和同胞们站在一起的。”因此,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华罗庚这儿时,他没有一丝眷念、犹疑,他满脑子都是怎么逃过美国的监视,回到北京。
“他为什么不留在美国,他可以发更多的论著,更好的从事数学研究。”有许多中国籍科学家选择留美,他们可以为华罗庚遮掩,但并不愿回国。有人猜测华罗庚是思念故土,有人猜测他窥见了共产党对数学教育事业的积极态度,他一一回应:“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为了个人出路。”
“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1952年,在全国第二次政治协商会议的文艺晚会上,华罗庚迟迟找不到座位,毛泽东看到他急得额头冒汗,便招招手,将他唤到身边坐下。“最近好吗?”他用浓重的湖南口音问道。
“好的,很好,就是工作忙了点。”华罗庚就是因为挤时间写发言稿才迟来了。毛泽东一面看戏,一面慨叹道:“新中国正是需要大批科学人才的时候啊。”没人想到,一句感慨,这位拙于口舌的数学家记了大半辈子。
之后,华罗庚离开了清华大学,白手起家创建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和应用数学研究所,随后又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科院计算中心主任,发掘并培育了王元、陈景润、张广厚、杨乐等一批数科人才。在第二次访问苏联期间,苏联科学家对他说:“如果你们遇到了困难,可以去毛泽东的著作中寻找答案。”
华罗庚听了这话若有所思,回到落脚处,才和随行人员一吐为快:“我实在认为他说的对,可以引他为知音,但这话居然不是从我的口中说出来的,倒让我有几分憋闷。”
他知道,很多美国人猜测他是有慕毛泽东、周恩来的“人格魅力”而归国的,对此,他向来不置可否。1958年,毛泽东谈“卑贱者”——“什么是卑贱者,若说出身低微,那卑贱者则最聪明,比如华罗庚先生,他之前是个初中毕业生。”
这无疑是在为华罗庚鼓劲。同年,华罗庚在中国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亲自授课,培养骨干人才,其中一个重点课题便是探索数学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1963年,华罗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然而,这一申请并未在第一时间通过,他得到的回复是“需要上级党组织审查决定”,苦闷的华罗庚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大意是,他希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使得应用数学进入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文末,又附上了自己的词作一首《西江月·森森白骨堆中》,他给自己找到的出路是“勤学毛著脱凡胎,方能入得门来。”毛泽东收到信件和诗词后,写下回信:“诗和信已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
二十五字:宽慰劝勉,成功入党
在特殊时期,华罗庚的数学工作遭到了严重冲击,刚刚起步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推广小分队被紧急叫停,数学手稿也被盗取,他的家人多年后才揭晓:“在那份手稿里,记录着他算出的苏联人造卫星的精确方位和数学模型。”那是华罗庚工作和生活的低谷时期。
1969年,华罗庚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他的心情算不上好,前不久,他才递交了入党申请,但又一次被拒绝了。
毛泽东见到他,热情地招呼道:“又见面了,我们的数学家华罗庚同志,最近一向可好啊?”华罗庚露出笑容,点了点头,他坚信,将来会更好的。他依旧在坚持做课题、写书、教学,他说:“双法”必须推广,它和计算机的结合,将使得生产、控制、制造、工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发生巨大的革命。”
1972年,华罗庚给毛泽东去信,汇报了自己在群众中普及应用数学的体会。毛泽东看完书信后,正准备提笔回信,却被告知,华罗庚还有一份小礼物,他好奇地问道:“华罗庚送的礼物,不会是什么新的数学专著吧?”
呈上一看,竟然是一幅华罗庚的照片,再看,他说明道:“交通部大连车辆工厂送我一件宝贵礼物……端赖您的指引教导,因此转献给您,以表心意,代汇报。”毛泽东不禁失笑,回道:“信和附件照片退还给华罗庚同志保存,比放在我处为好。”1975年,华罗庚的“双法”推广小分队被迫解散,他被派往东北大兴安岭。
一日,连日劳累的华罗庚因心肌梗死倒在了黑土地上,中共中央获知这个消息时,华罗庚已经昏迷了六个星期了。稍有意识后,念叨的仍是自己未竟的事业:“毛主席交给我的事,我没做好就病倒了,我对不住啊。”
这一年的国庆节,华罗庚挣扎着爬了起来,写下一封信:“请求主席批准我继续学习前进……如能用您的思想走出一条新路是生有幸焉……”华罗庚的子女将信件重抄一份,附上原稿,寄了过去。
事实上,那一年,毛泽东也长卧病榻,但当他收到华罗庚的信后,久久沉默,他复信:“意思很好,大病新愈,宜多修养一时期,待全好后再去,较为适宜。”随后,他特地交代,要亲手送到华罗庚所在的医院。
靠着这二十五字的勉励,华罗庚撑了过来。1978年,他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他说:“活一天就为党工作一天,活一小时就为党工作一小时。”6月,华罗庚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他已经69岁了。
(责编:李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