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战鹰血液的“守护人”,名叫空军油料兵!
狂沙漫卷,寒风侵肌。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油罐车、补给车、管线车、抢修车迅速前出,展开油囊、铺设管线、连接装备、打开泵阀、快速加注、记录数据……
中部战区空军某油料技术保障大队应急油料输转发运实战化训练任务正在进行,这也是油料兵军旅生涯中最为熟悉的一幕。

这些年,战训中涌现的难题,不断倒逼油料兵聚合多方面能力素质,向精准化、实战化转变。“水涨船要高”,面对迎面而来的问题挑战,涌现出一批迎难而上的精英,他们在重重困难前展露头脚,甘做战鹰血液“守护人”。
“智多星”荣炳新

时间回到2009年,该大队担负全军老旧油罐换底改造试点任务。由于老旧钢制油罐使用年代久远,换底改造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没有现成经验借鉴和技术规范指导。作为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的主要负责人,荣炳新在认真学习各项管理规定和相关书籍后,同设计、施工人员共同确定了适合该大队实际的“顶升换底法”“增基换底法”“复合罐底法”,并进行了实验。
施工中,旧油罐罐底空鼓部位多次灌浆都无法填实,就连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也皱起了眉头。荣炳新反复研究发现,旧罐底垫砂流失是这个问题的“元凶”。于是,他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达到了灌浆要求。
“好一个智多星!”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由衷地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老黄牛”卜伟

油料输转发运,野战管线铺设、化验计量、驾驶运输等各环节组成了技术兵种的链条,而人才骨干无疑是链条运转关键。该大队大队长卜伟,正是这链条力量生成的“催化剂”。
业务过硬,带教更显本领。卜伟针对大队编制调整后油料业务骨干数量少、力量偏弱的问题,每月组织两次学带,定期研讨交流日常油料保障中的经验做法,并先后组织集中辅导12次、考核36次,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凭着“老黄牛”一样的韧劲,大队近2年有42名官兵通过岗位资格认证,13名官兵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5名官兵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涌现出一批“军事训练尖子、业务岗位能手”。
“行业大拿”慕青林

“极端负责、精心保障”,这是油料兵的职责,也一直是慕青林的从军誓言。
业务精实与否,不在一朝一夕,而是靠点点滴滴的时光积累沉淀出来的。慕青林能够做到对车辆、油料装备做到参数“一口清”,操作“一摸准”,故障“一眼明”,靠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学加勤问。
如今,慕青林熟练掌握了各种操作技能,应急加油、检查维修、油料输转等也是样样精通,已然成为大队中的行家里手。

2013年,慕青林带队参加空军组织的油库转运站消防安全大比武竞赛,获得“灭油桶油盆火”项目第二名、“消防车吸水管连接打靶”项目第三名,展现了油料兵该有的样子。

荣炳新、卜伟、慕青林,他们就是空军油料兵中的一个个缩影。还有热爱钻研、守正创新的蒋武,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柯苍标,本领过硬、勤勤恳恳的李熊……

作为全空军唯一一家全军一级油库标兵单位,擒起这面旗帜的,正是这群“精英”们。他们用辛勤和汗水抒写忠诚与担当,用青春与热血践行在平凡岗位矢志强军的军人誓言上。







摄影作者:卢炳广 巩博林
视频作者:周雪峰 侍春龙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