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血性,从何而来?
占领阵地,装备伪装,战斗准备,体系作战……
春日的和风吹不进战地,
这些日子,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团野战阵地
最大风力达8级,最低气温仅零下4摄氏度,
但高强度的红蓝对抗仍如火如荼进行。
官兵顾不得已经被汗水湿透的迷彩服,
顶着风沙架设兵器、吊装导弹、搭建野战宿营区,
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一切战斗准备,
却始终没有一个人叫苦。
血性从何而来?笔者走进该团一探究竟。

抓统筹,见缝插针灵活施教
在演训节奏紧张、自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该团在广袤的荒漠戈壁机动10余次,摩托行军500多公里,构建假阵地5个。官兵在少水、缺电、黄沙漫天的戈壁荒漠频繁机动,但个个斗志昂扬。

千里机动 动中抓教
“如影随形、灵活高效的思想教育,帮助官兵消除极端条件带来的思想波动和情绪压力,为部队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保证了任务圆满完成。”该团某营教导员瞿艺感慨道。

在极端条件下灵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兵撒千里,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任务贴近实战,人员大多跟着兵器转,动散成为常态,授课难集中、制度难落实等问题凸显。
针对这一情况,该团坚持将教育开展到军列上、帐篷内、方舱里,延伸到演训任务一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动态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三统三不统”原则,即统专题不统课程、统时限不统时间、统标准不统形式,坚持在抓统筹、抓督导上下功夫。

在军列上开展教育小活动
在具体实践中,该团结合行军途中、演练间隙、活动休息等时机,创新开展演练任务小鼓动、安全经验小分享、日常制度小讲评、百年党史小故事等“四小”评比微活动,因其短小精干、形式鲜活,受到官兵广泛青睐。

训练间隙学习地导部队战斗史
同时,该团充分利用部队驻地周边红色资源拓展教育形式和内容,通过学习革命先辈扎根戈壁、艰苦奋斗的精神,进一步激发官兵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的荣誉感使命感。

参观马灯精神发源地

参观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
扬正气,强魂练心砥砺意志
“看远方的硝烟弥漫,听耳畔的厮杀震天,有一支英雄的部队……”在一望无垠的巴丹吉林沙漠,该团全体官兵高唱起团歌《滨海利箭》,铿锵的旋律,激扬的歌词,鼓舞大家振奋精神、昂扬斗志。

该团官兵重走“马灯”先辈戈壁路
“重走‘马灯’先辈戈壁路,砥砺强军尖兵入党心”徒步拉练活动途中,官兵们头顶烈日,在变化无常的沙尘暴中穿梭前行。
30公里的徒步行军,不少官兵嘴唇起皮、脚底磨泡,却始终咬牙坚持。问其缘由,下士张均业给出了回答:“从白手起家到功勋卓著,老一辈靶场人始终有‘辞家万里赴戎机、大江东去我向西’的豪情壮志和‘干在戈壁滩、埋骨青山头’的奉献精神,重走先辈之路,更加坚定了我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这条路就是再难,我都要坚持走完。”

拉练期间讲述“马灯”先辈故事
“随着装备升级换代和使命任务拓展,通过多样化任务提升战斗力成为常态,部队任务量逐年增大,教育工作必须聚焦强魂练心,才能在极限条件下激发出一股勇往直前、永争第一的虎虎生气和军人血性。”该团政治工作处主任杜博深有感触。

垒筑战斗口号
为了凝聚军心士气、砥砺战斗意志,该团张贴最新消息,及时反映演训动态、战斗精神强训等情况。发动官兵动手搭建影壁墙、设置国旗台,利用沙石垒筑战斗口号,打造浓厚的战地文化环境。注重在战训任务中磨砺官兵意志,持续开展“练三声、吃三苦、正三相”活动,设立党员突击队、先锋岗,引导官兵在艰苦奋斗中实现自我价值。

为野战营区打造浓厚的战斗氛围
通过任务锤炼,该团新装某营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该营营长杨帆,在部队连夜赴陌生地域执行任务时,带领前出官兵架设兵器至凌晨2点多,接连一周内,组织战勤班深入分析对手作战样式、进袭航线,扎实开展战法打法研究,每天工作17小时以上,最终圆满顺利完成任务,被官兵誉为“铁拳营长”。

“铁拳营长”带领官兵宣誓
砺精兵,实战锤炼精武强能
“充气式假目标架设,我们班动作还不够迅速。”
“我的吊装训练水平拖了班里后腿,以后还要加强。”
……
演练日间隙,该团某营及时组织召开战评活动,对照战斗力标准,深入查找作战理念、行动组织、综合保障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发扬军事民主,在你一言、我一语激烈讨论中,逐项剖析反思问题,总结战斗经验。

设立党员先锋岗
为立起实战化鲜明导向,他们坚持让政治干部深入战位,主动参与课题研究、任务筹划和部队行动,练指挥、练战法、练协同;军事干部靠前搞好官兵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处置敌特破坏、军民纠纷等特情,合力发挥服务保证作用,以“头雁效应”带动“群雁效应”,引导官兵练强体能技能、练精专业技术、练好协同配合,全面提升实战能力。

党员突击队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注重将教育融入备战打仗全过程,突出实战磨砺打出“组合拳”。强训期间,开展“学研战”军事民主活动,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实战化战法创新研究。紧贴任务进程,组织誓师、战斗动员大会,通过党委动员、宣读命令、挑应战、集体宣誓等形式,大力激发官兵练兵备战热情。贯穿演练任务,评选“战斗集体第一班”“金牌战斗操作手”,砥砺官兵苦练精兵、战场杀敌的血性胆气。

夜间机动前动员
“在实战中磨砺斗志、提升能力、锤炼战法,夯实了官兵敢打仗、能打仗、打胜仗的底气。”杨营长发出如是感慨。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二季度,该团即将奔赴新的地域执行任务,归建途中他们就利用“车厢讲堂”搞起了转战动员,努力营造“教育引导不断线,靶向发力不落空”的良好局面,在多措并举、有的放矢中为部队积蓄打赢底气。
摄影作者:骆凡都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