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军旅如诗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0:43
导读:如果说人生如诗,那么在我心里,军旅人生的诗行一定是壮美的。在这首诗里,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有秋水饮马、水寒似刀,也有烟波辽阔、云海苍茫。壮美的事业和火热的军旅人

  如果说人生如诗,那么在我心里,军旅人生的诗行一定是壮美的。在这首诗里,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有秋水饮马、水寒似刀,也有烟波辽阔、云海苍茫。壮美的事业和火热的军旅人生,交相辉映,续写着家国边关的独特篇章。

  一首诗里有一个故事,一首诗里有一段人生。“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上军校时,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是同学们最常吟诵的诗词,因为武汉是学校驻地,也因为那万里长江横渡的豪迈,成为许多人一生难忘的回忆。我们横渡长江的路线和1966年毛泽东畅游长江路线一致,起点位于武昌汉阳,在长江大桥下游不过百米,越是靠近大桥,越能感受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雄伟壮观。长江水流湍急,像一条水龙向远处奔腾。为了能够顺利抵达汉口江滩的目的地,渡江方队要先朝着大桥中部的桥墩奋力游,克服阻力逆流而上。

  俯身入水,水温自上而下逐渐降低,身体在水面上漂浮,阵阵暖流轻抚着皮肤,让人有种贴近母亲河的亲切。逆流而上的行程虽然让人感觉有些疲惫,但从江心顺流而下却格外舒爽。双脚踩水立于江中,身体随着江水奔流,江边两侧掠过的高楼大厦和远处一座座飞渡架起的桥梁,让曾经被分割的城市变得四通八达,果真是“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到了部队,诗人们笔下的军旅生活在我眼前变得更加真实。“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嘹亮的口号、破浪的军舰和隆隆的战车,成了我们生活的主旋律。2018年初冬,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朱日和训练基地,寒风呼啸、铁甲驰骋。连队按照作战方案划分为数个侦察小组,官兵在风沙肆虐的茫茫戈壁上向“敌”悄然渗透。看着一组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的背影消失在远处,曹植《白马篇》里少年游侠勇猛善战的形象跃然眼前。那次,大家在戈壁滩上挖掘掩体、精心伪装,一动不动十几个小时,侦察各类目标百余个,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成功破袭“敌”前沿指挥所,出色的表现赢得上级高度赞扬。

  打了胜仗,官兵都很高兴。演习结束的烧烤晚会上,大家击掌相庆、酣畅高歌,分享着演习中的轶事和见闻。炭火烧得很旺,欢歌随着炊烟袅袅升腾;帐外寒风凛冽,满地白霜和璀璨的星空遥相呼应,军旗在飞沙走石中猎猎作响。这,便是军人的诗意人生。

  回到营区,有的官兵因为从未到过严寒地带,手脚被冻伤,可没过多久,我们便又整理队伍、踏上战舰,奔赴祖国的领海线。站在军舰的后甲板,轰隆的轮机带着螺旋桨急速转动,墨绿的大海翻起白色浪花,在舰尾留下长长的航迹。那一刻,我想起了卫青、霍去病,想起了李广、文天祥,想起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大海作砚、浪花为墨,一种中华民族古老而浓烈的情感在胸中奔涌,我也学着先辈的样子在海上匆匆写下诗行:横扫烟波平万里,海天长剑凯而歌……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