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从不惜力”
●唯有不“惜力”,常向自身极限发起挑战,才能让潜力充分释放,使自己不断进步,成就人生精彩
在2024年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上,年仅17岁的小将艾力西尔·吾买尔,20天内两破男子400米室内全国纪录。赛后,有人问他的教练是如何挖掘他的潜力的,教练说:“这孩子训练从不惜力。”
因为“从不惜力”,所以才能充分挖掘潜力,这也许就是艾力西尔·吾买尔能够取得出类拔萃成绩的重要原因。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唯有不“惜力”,常向自身极限发起挑战,才能让潜力充分释放,使自己不断进步,成就人生精彩。
“从不惜力”的人,往往有着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并能够为了实现目标而全力奋斗。聂海胜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始终心无旁骛、刻苦训练,才有了三度飞天的壮举;南仁东20多年专注于技术攻关,通过不懈努力,闯过重重难关,最终率领团队打造出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才能“从不惜力”,并把努力用到“点子”上,在一次次突破自我中厚积薄发。相反,目标不定、方向不明,就难有“从不惜力”的决心,拈轻怕重、自我设限,最终往往一事无成。
“从不惜力”背后是心怀精益求精的笃定。“从不惜力”的努力,是一个爬坡过坎的过程,要想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就必须付出更多努力,把每一次迈向成功的尝试都做到极致,才能使自己不断到达新高度。奥运会射击冠军杨倩曾表示,如果练习中有一次打得不好的话,就会主动去要求自己,一定要把这一枪打好,不能放弃。杨倩成为奥运冠军的背后,是一次次极致的尝试和不断突破自我“瓶颈”的积累。同样,我们如果也能以精益求精的追求不断挑战自己,终会积小胜为大胜,实现质的飞跃。
对待工作“从不惜力”,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表现,也是一种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工作态度。反之,“留有余力”对待工作,则难以取得成功。现实中,有的人存有“差不多”思想,满足于一时成绩,做事不去“精雕细刻”;还有人时常为自己设限,工作中一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或者轻易放弃……这些都是“留有余力”的表现,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从不惜力”可能在短期内不会出成绩、见成果,但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定能有所成,积跬步而至千里。“从不惜力”做好每一件事,是一种可贵的积淀,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终会眷顾那些“从不惜力”的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