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模范退役军人、个体经营者吴遂君——独
重庆市模范退役军人、个体经营者吴遂君——
独臂撑起幸福人生
■本报特约通讯员 周艳红
一场春雨过后,山城重庆弥漫着湿冷的气息。
趁着街上行人不多,吴遂君和妻子带着高压水枪、长柄勺等工具,早早来到合川区渠江路一个下水道旁,开始清掏作业。
打开井盖,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吴遂君熟练地将高压水枪送入井下,左手拉扯水管,控制着冲刷的方向。几个来回后,成团的污物被冲散。
将高压水枪收回,吴遂君操起长柄勺伸入井下。他左手握住勺柄的前端,用右侧的残臂夹住后端,一铲一铲熟练地将污物清出井外。
交谈中,吴遂君讲起自己的经历:“要不是当年胳膊受伤,我一定多当几年兵。”
今年42岁的吴遂君出身于军人之家,父亲、伯父和三叔都当过兵。1994年,他参军入伍来到北京,服役于武警某部,后来调到机关食堂工作。一次帮助炊事班战友和面时,吴遂君不慎将右臂卷入机器,不得已截了肢。
“手术后醒来,发现政委陪在我身边。病房在13楼,窗户关得紧紧的,大家怕我想不开……” 面对战友的担心、亲人的忧虑,吴遂君表现出出人意料的坚强。“意外已经发生了,生活还得继续。我要尽快好起来,不能让大家为我担心。”吴遂君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养伤期间,吴遂君按照战友们集思广益为他拟定的“训练清单”,开始训练左手。他先用左手在纸上画圆,后来“横、撇、竖、捺”练习笔画,还用筷子练习夹豆子,从豌豆、黄豆到绿豆,豆子越来越小,他的手指也越来越灵活。渐渐地,吴遂君不仅可以用左手熟练地穿衣、洗漱、吃饭,写起字来也有模有样。
1999年,吴遂君退役回到家乡,后经人介绍成了婚,有了儿女。肩扛生活的重担,吴遂君挑着扁担卖过菜,后来摆起一个烟摊。闲暇时,他时常帮助隔壁自行车行老板修车,结识了一群车友。2008年,车友们相约:骑行到北京,去看奥运会!
这个提议让吴遂君心动。退役多年,他很想回老部队看看,告诉战友们:“我过得很好,没有向生活低头,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此后一段日子,吴遂君用心练习车技:截断的右臂抵在车把上,很快磨出血泡;歪歪扭扭骑出不远,就因为掌握不好平衡摔倒在地……经过不懈努力,吴遂君终于踏上骑行去北京的路。
“猜猜我是怎么来的?”17天后,当他出现在几位仍在服役的老战友面前,讲述骑行路上的风景和退役后的经历时,大家惊叹不已:“吴遂君,好样的!”
现场观看北京奥运会公路自行车赛事,见证运动员的拼搏,进一步激发吴遂君挑战自我的信心。回到重庆后,他转行干起难度更大的管道疏通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
倒挂着钻进臭气熏天的下水道,单手抠出打捞机器也未能搅动的污物,吴遂君从不抱怨。上门疏通管道时,他左手提着30多斤重的机器,一口气能爬几层楼。客户有需求,他还常常顺手帮忙修水龙头、接电线、换灯泡。因为不怕苦累、为人厚道,吴遂君慢慢积累起稳定的客源。
2018年,吴遂君经营起一家管道维修店铺。经过几年发展,店铺运营稳定,吴遂君一家的生活也美满幸福。
工作之余,吴遂君加入当地志愿组织。走访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慰问困难老兵……用吴遂君的话说,“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
手机里传出悠扬的军号声,吴遂君中断与笔者的交流,接听来电。退役多年,他忘不了热血军营,电话铃声设置成起床号,脚上穿的是迷彩胶鞋,工具包也是迷彩图案。
一日为兵,终生是兵。在吴遂君心里,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是军人的品格;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是老兵的责任。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