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罗佳全:“立地顶天”大国工匠
全国劳动模范、鞍钢集团电气调试专家罗佳全——
“立地顶天”大国工匠
■孙文文 张鸣东 本报特约记者 赵 雷
在生产一线勤恳工作40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鞍钢集团本钢设备工程公司电气调试专家、退役军人罗佳全的人生经历,一次次印证着他的人生信条——“靠技术吃饭,凭本事生存,让技能改变人生”。
罗佳全出生在广西罗城一个小山村。童年的夜晚,他常常爬上附近的山梁,望着远方的万家灯火发呆。后来,电塔架起电线“走”进大山深处。看着家中亮起的电灯,兴奋又好奇的罗佳全心想:“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学‘电’!”
1979年,罗佳全入伍来到辽宁,成为一名基建工程兵。1983年部队集体转业时,他毫不犹豫选择当一名电工,成为原本钢集团的一员。
外线电工、设备安装调试电工、维修电工……入职后罗佳全才知道,电工有许多细分类别。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只能从作业条件艰苦的外线电工做起。
罗佳全至今记得第一次跟师傅进行户外架线作业的那个冬日。雪花漫天飞舞,电线杆上结着薄冰。他费了好大劲爬上12米高的电线杆,可不小心脚下一滑,直接从杆顶滑回杆底,“棉手套磨开了花,手掌心磨掉一层皮”。看着罗佳全二话没说又向杆顶爬去,师傅从此格外用心指点他。
十几年间,罗佳全从外线电工成长为设备安装调试电工。先后跟着6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学习,“集百家之长”的他,掌握了一手电气调试的绝活。
2000年,因生产需要,原本钢集团从国外引进烧结机主抽风机。外国专家负责安装调试,罗佳全作为电气调试班班长带领工友配合。起初工作还算顺利,直到有一天,罗佳全发现电缆接头附件受潮霉变,提出“不能使用”的意见,可外国专家坚持继续使用。结果如罗佳全所料,随着电压升高,电缆接头处“砰”的一声烧坏了。
从国外采购新的附件,再“绕半个地球”运来重新安装,整个工程进度将受到严重影响。不知从哪儿冒出一股勇气,罗佳全向领导提出“自己想办法试试”。
时间已是夜里9点。在众人半信半疑的目光中,罗佳全一头钻进工作间,找来性能尚可的旧部件组装起来。13个小时后,再次进行调试,众人都屏住了呼吸。
设备顺畅地运转起来。“成功了!成功了!”在大家的欢呼声中,罗佳全注意到外国专家眼神中流露出的赞叹。
靠着电气调试方面的专长,这些年,罗佳全为企业解决了不少大问题。
一次,一处正在紧张施工的工地突然停电,导致4000余人和大量设备停工。几批电力专家忙碌了两天两夜,一直找不到原因。赶赴现场后,罗佳全根据多年经验,借助脉冲检测仪确定可疑位置。大家惊奇地发现,在他们早已检查过多次的地方,电缆故障断点赫然出现。
一次次破解技术难题,企业里不少年轻技术人员亲切地称罗佳全为“大拿”。罗佳全却知道,这源于自己多年扎根施工一线,源于“外人很难想象的苦功夫”。伸出左手,罗佳全的小手指向里打弯——因为常年以相同的姿势拧螺丝,这根手指落下病根,再也无法伸直。
作为辽宁省首位生产一线工人正高级工程师,年过花甲、已达退休年龄的罗佳全,在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要求”下,办理了延迟退休手续。平常,他依然从清早就扎进工作现场,钻研工艺、教授徒弟,直到暮色降临。
平日里,他常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徒弟:“‘立地’才能‘顶天’。想要成长为大国工匠,就要一步一个脚印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到极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