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兵备战应正确看待“经验思维”
正确看待“经验思维”
■张西成
英国军事家黑格曾说:“炮兵似乎只对新兵有效。”这话初听不解,细思又有点道理。一发炮弹打过来,下一发炮弹会打到哪里?新兵不一定知道,但老兵会告诉你,马上跳进新炸的弹坑,就不会被飞来的炮弹炸到。因为大炮在发射时会产生振动移位,下一发炮弹自然很难落到同一个地方。
老兵的经验思维是一笔宝贵财富。所谓经验思维,说白了就是对战场上酸甜苦辣、成败得失的经历和体验。科学的经验思维往往孕育于“经一事悟一理”“吃一堑长一智”之中,是深耕于实践的产物、沉浸于思考的结晶。从实际情况看,有无经验及经验多寡,对打赢至关重要,经验丰富者面对复杂情况时会从容淡定,经验不足者必然会惊慌失措。数据显示,一名飞行员如果在最初10次空战中能够生存下来,那他从此也许就“战无不胜”了,今后被击落的可能明显减少。
经验思维如此不可或缺,可常常被一些人所不屑。有的一谈起“经验”二字,就与过去、过时挂钩,与落后、落伍并称,认为远没有像创新创造这样的词句时髦;有的把经验与经验主义混为一谈,把有益的经验也常当成呆板的象征、僵化的教条来批驳。这种认识显然有失偏颇。事实上,我们今天的学习研究都是在为未来上战场储备先验知识,今天的演习演练都是在为未来打胜仗积累实战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经验过时了,而是人过时了;不是经验没有用,而是人不懂得灵活运用。
不可否认,我们已进入转型升级、求新求变的新时代,但事实表明,军事领域并非一早醒来就变成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也并没有使过去的一切都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军事家约翰·斯莱塞说:“假设未来的战争同上一次战争一模一样,这种想法是危险的。如果说有一种看法比这种想法更危险的话,那就是设想未来的战争同上一次战争完全不同,以致我们可以对上一次战争的教训置之不理。”可以说,那些在历次战争中形成的最基本的东西,既不会因时代发展而过时,也不会因战争形态变化而失效,一旦掌握将终身受益。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世上任何人的经验和灵感都不会诞生于无缘无故中,一切都源于平时的见识和思考里。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以“零敲牛皮糖”战术对付美军,是因为他小时候敲过、吃过牛皮糖;朱可夫攻打德军敢把部队置于沼泽地实施突破,是因为他目睹过农民穿大草鞋通过的场景;埃及一名工兵参谋想起用水龙头冲击沙堤的妙招,是因为他曾和别人一起试验过。从这些成功的经历看,对应急应战理论知识的系统探析和不断积累,是产生制胜灵感的源泉,只要功夫下得足够深,就能在关键时刻被激活,成为决战决胜的关键因子。
“人类的一切对我都不生疏”,这是马克思最喜欢的格言;“无论什么情况出现,都没有超出我的想象”,这是一位创业者的感悟;“未来战争,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不会仓皇失措”,这是一名指挥员的教诲。毫无疑问,这些饱含着个人经历与思考的经验之谈,理应成为我们练兵备战的座右铭。
(作者单位:陆军研究院)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