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与犯罪:要引起深刻反思
山西省大同市近期的一起事件引发了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与犯罪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在这起事件中,两名9岁的小学生对同学进行了严重的欺凌行为,让人不禁担忧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龄化趋势。
那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与犯罪之间究竟有哪些关联?如何避免这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与犯罪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议题。
一方面,现代孩子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有些未成年人虽然外表稚气未脱,但在心理素质和掩饰能力上却赶超一般成年人。
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受不良同龄人和所谓的“黑社会文化”影响。
未成年人心理不稳定,易冲动,容易在实施暴力犯罪时不计后果。
山西省大同市近期的一起事件引发了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与犯罪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在这起事件中,两名9岁的小学生对同学进行了严重的欺凌行为,让人不禁担忧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龄化趋势。
那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与犯罪之间究竟有哪些关联?如何避免这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与犯罪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议题。
一方面,现代孩子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速度超乎我们的想象,有些未成年人虽然外表稚气未脱,但在心理素质和掩饰能力上却赶超一般成年人。
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受不良同龄人和所谓的“黑社会文化”影响。
未成年人心理不稳定,易冲动,容易在实施暴力犯罪时不计后果。
网络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使网络结社成为一种新的犯罪方式。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数据,自2018年至2022年,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从4600人增至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
专家指出,“缺爱”和被溺爱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犯罪的未成年人多数来自充满矛盾、争吵或甚至暴力的家庭环境。
在发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重要的是了解反社会人格特征。一些极少数的未成年人可能表现出反社会型人格,这类人可能在儿童期表现出虐待动物等行为。
治疗这类人的犯罪行为通常比较困难,需要综合评估并制定个体化的矫正方案,可能还需要医学治疗。
重视心理教育是关键。教育部已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列入入学筛查,而许多中小学校也定期进行心理筛查并及时处理问题。
心理筛查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发现不同心理问题的线索,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治疗,减少社会风险。
在塑造未成年人健康心理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形成长效联动机制。家庭环境和父母的高质量陪伴、沟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同时,针对一些有攻击性的未成年人,可以提供对抗性体育运动等方式,帮助他们宣泄过剩的荷尔蒙和体能。
总之,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以确保孩子能够茁壮成长,避免走上犯罪的不归路。
(责编:薛添翼)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