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观云测风 为神舟十三号发射寻觅最佳“天窗”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20 02:36
导读:10月15日夜晚,西北大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7小时准备!”随着0号指挥员清晰坚定的口令下达,神舟十三号进入临射状态。巍峨的发射场测发大厅,灯火通明。一边是在认真忙碌着神

  10月15日夜晚,西北大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7小时准备!”随着0号指挥员清晰坚定的口令下达,神舟十三号进入临射状态。

  巍峨的发射场测发大厅,灯火通明。一边是在认真忙碌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指挥工作,一边则是紧张地对发射窗口气象情况进行分析和研判。

  此时中心技术总体部门气象室主任杨静检和他的同事们紧盯着电脑屏幕前各类数据,已是加班加点连轴转了几天几夜,眼里布满了血丝。而工作机房内,大伙仍争分夺秒、一刻不停,耳边不时传来键盘的敲击声和大家的讨论声。

  原来是当月5日,神舟十三号船箭塔组合体垂直转运气象会商中,原计划8日进行的神舟十三号船箭塔组合体垂直转运由于受强冷空气影响,风力过大,不满足转运气象条件被迫提前。而7日又有一股冷空气扩散影响发射场……

  “垂直转运必须在上午10时之前完成,否则将面临很大的风险。”拥有18年气象工作经验的杨静检,深知地面风速过大会对任务造成的巨大风险。

  反复推敲环流形势、绘制分析天气图、归纳预报着眼点……为实现神舟十三号气象保障百分之百准确,气象室的全体预报员在总结以往气象预报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以往神舟飞船气象保障特点,对场区40年来十月份的大风、沙尘、雷暴、降水等气象要素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严密监测上游测站风速风向变化趋势,确保垂直转运过程万无一失。

  过硬的业务来源于自己坚实的基础,精准研判重在平时磨练。该气象室从6月中旬就开展了中短期天气预报考核训练,每天对任务区进行7天的要素预报考核,为本次任务更高的气象保障要求积累天气预报经验。气象室副主任康林说:“每天我们都会收集气球探空、卫星云图、数值预报等4大类20余种气象要素的数据,每隔一小时要将数据更新一次。”

  为确保万无一失、圆满成功,气象室深入加强和地方的合作及技术交流;同时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兰州中心气象台等单位的资深保障专家也早早地进驻场区协助发射场,充分利用地方多样的气象预报产品和丰富的保障经验,为发射提供数据支持和智力支持。

  为使预报结论更加精准,气象室加大天气会商力度,由每天一次的天气会商改为每天两次,同时与周边气象部门建立联合会商机制,预报周期由每6小时一次改为每3小时预报一次。

  63年来,这个和发射中心“同岁”的气象室,已圆满完成了上千颗卫星、2次天宫、12艘神舟飞船等重大任务的精准气象保障工作。

  “针对神舟十三号任务,我们将在各种高分辩率、高集成化等数值预报产品的基础上,在任务前认真开展历史天气图翻查和考核,使预报员对发射月的环流形势和气候背景了然于胸,确保神舟十三号圆满成功。”杨静俭主任告诉记者。

  神舟十三号发射前,在最后一次发射场指挥部汇报会上杨静俭主任冷静果断给出了最终结论:“根据任务发射前气象保障团队最新的天气会商结果,发射场区域上空发射时段天气条件为晴、东风4~6米/秒,无降水和沙尘天气,能见度大于20公里,地面电场强度很小,高空风等各项参数也满足任务要求,气象条件完全满足任务发射要求。”

  “5、4、3、2、1,点火!”10月16日00时23分,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烈焰喷薄而出,撼天动地的轰鸣声响彻寂静的夜空。神舟十三号载着3位英雄航天员腾空而起,在海天之间划出一道绚丽的轨迹,飞向中国自己的太空家园。

  那一刻,气象人仰望天空,内心坚定而自豪。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