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视点:以创新举措建强教练员队伍
锐视点
以创新举措建强教练员队伍
■邢文宽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练员在军事训练中担负着教学、组训、示范等任务,是按纲施训、科学组训的中坚力量。很多时候,教练员的水平,往往决定着一个课目的训练水平。只有教练员队伍足够强,军事训练效果才能好,战斗力才能强。
部队调整改革后,一支部队往往包含数十个兵种、上百个专业,每个专业又囊括不计其数的训练课目。当前,受参训官兵人数少、训练时间占比小等现实因素影响,“小课目”专业教练员匮乏,导致这些课目训练成绩始终在低层次徘徊。
课目虽有大小之分,但绝无轻重之别。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必须把每一个单兵都训合格、每一型装备都训到位、每一类作战要素都训扎实。这就要求带兵人做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针对新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探索组训施教的新方法新路子。
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对于官兵而言,诸如攀岩、泅渡不过是诸多训练内容中的“小课目”,很难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如何组训施教。然而,对于专门从事这些行业的专业运动员、教练而言,他们的训练更有章法和经验。从这个角度看,引进地方专业教练执教官兵训练,似乎是不错选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地方专业教练能解一时之急,但无法解长久之困。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小课目”训练质效不佳的问题,必须彻底解决教练员短缺、能力不高等问题。“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各级要广泛挖掘基层人才,以前瞻的思维审视问题,以创新的举措破解问题,充分借助“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借助先进经验,用好“他山之石”,着力锻造一支过硬的教练员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为强军事业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基层训练场迎来国家级专业教练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佳豪 通讯员 左超超 张建平
抱水、打腿、抬头、换气……上等兵艾尼瓦尔的游泳动作行云流水。
近日,第77集团军某旅组织侦察兵武装泅渡课目考核,在野外开放水域游过数公里后,艾尼瓦尔顺利通过终点。一旁的计时员报出考评结果:“优秀!”
别看艾尼瓦尔现在像是一条入水蛟龙,曾经的他却是不折不扣的“旱鸭子”。下连后不久,艾尼瓦尔参加武装泅渡课目训练。虽然在岸上练习动作时有模有样,可一入水就露了怯……眼看半个月时间过去了,别说武装泅渡,他连在浅水区扑腾几下还做不好。
“我可能天生不是游泳这块料。”艾尼瓦尔的信心受挫,训练起来也是没精打采。
艾尼瓦尔面临的困境并非个例。该旅领导坦言,每年组织武装泅渡训练,一些官兵会暴露出畏难情绪:有的难以克服心理障碍迟迟不敢下水,有的无论训练如何努力总是无法达到合格标准,还有的虽然在游泳馆里游得如鱼得水,可一到开放水域就会出现动作变形……这些现象导致该训练课目成为部分官兵的短板弱项。
“这些官兵只是缺少科学的施教方法。”一名旅领导说,由于武装泅渡属于侦察专业的“小课目”,训练时间安排、训练资源投入都在整个训练周期中占比很小,旅里不具备专业教练员,通常让游泳技术过硬的官兵担任兼职教练员,“可自己游得好不代表教得好,让他们任教也并非万全之策。”
改变,发生在一场军营开放日活动。去年夏天,一名曾在国家游泳队执教的退役教练来到旅队参观。与旅领导交谈时得知官兵武装泅渡训练不得法后,他主动提出前来指导官兵训练。
请示上级并完成政审及相关资质确认后,该旅聘请这名教练为武装泅渡课目“编外教练员”。
为恐水官兵进行针对性心理行为训练,借助专业仪器分析并矫正错误动作,就开放水域泅渡要领开展专项训练……在这名“编外教练员”的专业指导下,用时不到1个月,该旅侦察专业官兵全员达到新大纲要求的武装泅渡合格标准,这一课目优良率也创下历年来新高。
“只要方法得当,‘旱鸭子’也能成为‘浪里白条’。”从曾经不敢下水到如今一口气完成万米武装泅渡,艾尼瓦尔坦言,“没有专业教练的指导,我很难取得如此大的进步。”
尝到甜头后,该旅领导举一反三:诸如攀岩、格斗、特种驾驶等专业性强但部队自身组训能力弱的课目,是否也可以借师组训呢?
国家攀岩队教练、冠军级赛车手、国内锦标赛散打冠军……就这样,又一批国家级教练员在官兵热盼的目光中,走进基层训练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