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人生“难走的路”
走好人生“难走的路”
■赵呈龙 孙 利
●那些最终能引人走向成功的道路,往往艰难而曲折
近日读书,看到一句话:“平坦大道通山腰,崎岖小路抵山巅。”这句话让人想到,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路,而那些最终能引人走向成功的道路,往往艰难而曲折。广大青年官兵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能力的淬火期,应当走好“难走的路”。
“难走的路”往往风险多、挑战大,只有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才能抵达胜利的终点。20世纪30年代,桥梁专家茅以升面对“没有工艺、没有设备、没有经验,天上还有日本人的飞机”的困境,带领钱塘江大桥建设团队,在艰苦条件下克服了一个个关键难题,最终实现了“钱塘江上可以造桥”的愿景。大路小路,勇闯才有出路;千难万难,怕难才是真难。遇到困难绕道走,心无远志,看似轻松愉快、逍遥自在,实则丧失了挖掘潜力、磨砺本领的好机会。所以,越是面对“难走的路”,越要提振精气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难走的路”上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一个人通往成功的路虽然各有不同,但往往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能始终保持专注执着。西部战区陆军某部军士崔世刚,专注于专业性强的防化专业,每天进行上百次训练,最终练就了一个“绝活”:在身穿防护服、蒙住防毒面具的情况下,也能够凭借肌肉记忆,迅速准确地找到正确的侦毒管。有道是,“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青年官兵想要在“难走的路”上行稳致远,就要下一番苦功夫、慢功夫、长功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心无旁骛、久久为功,方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软肩膀难挑硬担子,走难路更需要铁脚板。自身素质过硬,才能走得稳、行得远。“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南部战区某部技师叶升学,入伍20多年来,凭借过硬能力素质,多次参加重大演训任务保障,取得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战友们称赞他:“有啥急难任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叶技师!”叶升学的事迹充分说明,只有自身素质过硬,才能揽得了“瓷器活”,挑得起硬担子。本领不会从天而降,成功也没有捷径可走。青年官兵唯有扎根本职岗位精武强能,铆在练兵备战一线摔打磨砺,不断积攒“走难路”的底气,才能在面对实践考验时从容不迫、处变不惊,以过硬表现交出合格答卷。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