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一级军士长吴涛:导弹尖兵的砺剑初心
火箭军一级军士长吴涛——
导弹尖兵的砺剑初心
■岳小林 本报记者 张磊峰
八一建军节前夕,在火箭军某旅某营,记者见到了一级军士长吴涛。
有人说他“狠”,有人说他“轴”,而在老兵自己眼中,他只不过是戈壁上一棵执着的白杨,永远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大漠盛夏,黄沙漫卷,一场对抗演练剑拔弩张。装备故障、通信中断、号手“伤亡”等特情接踵而来。只见,瘦长挺拔的发射架指挥长吴涛临危不乱,带领班组成员见招拆招。不久,一声巨响震彻戈壁,他们再次赢得胜利!
连续18年担任专业“四会”教练员,连续8年被评为一级操作号手,在各项比武竞赛中获奖20余次,多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细数一路走来取得的成绩,吴涛对军旅生涯中几个特殊的建军节记忆犹新——
2005年建军节当天,吴涛从领导手中接过专业比武第一名的奖杯和证书,激动得红了眼眶,那是他从军以来第一个“第一名”。
10年过后,吴涛作为技术把关人随队征战高原,经过一系列准备和测试,“大国长剑”于当年8月1日在高原倚天出鞘。
去年八一建军节,妻子梅顺花被驻地评为“新时代最美军嫂”,她对吴涛说:“你专心练兵备战、我操持好小家,我们一起为更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光阴荏苒,军旅岁月给吴涛的脸上刻下几许沧桑,但他从军报国的初心和对导弹事业的热爱从未改变。
1998年夏天,吴涛的家乡武汉遭遇特大洪水。看到解放军不顾个人安危抢险救灾,他的内心深受触动。第二年,他如愿穿上心心念念的军装,来到导弹部队。
人员定岗定位时,由于某专业内容最多、难度最大,许多战友都有畏难情绪。凭着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吴涛主动请缨,挑战这个难关。
送长剑飞天,是每一名导弹兵的梦想。为了这个梦,再高的“山”都值得咬牙去登。装备列装后,吴涛抓住机会在跨区驻训、装备首检中提高本领。第一次完成实弹发射的那个夜晚,笑容和眼泪同时浮现在他脸上。
那年,在军事技术大比武赛场上,26岁的吴涛夺得导弹控制专业组第一名。就在大家认为这名导弹尖兵可以“歇歇脚”时,吴涛却开始为自己极限加压。
如何把“大国长剑”的制胜“剑法”练到极致?吴涛明白,除了下苦功,没有捷径。每天完成实装操作训练后,他就在学习室地板上摊开图纸,反复默画每个线路、每条油路。后来,大到液压油阀,小到一个电阻,他都能“一口清”“问不倒”。
随着装备智能化、信息化、体系化程度越来越高,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加速转变,吴涛时常感到焦虑。
一次讨论交流中,他率先发言:“身处改革强军坐标系中,每个人都要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只要全力以赴,一定能大有作为。”
不到半年,吴涛就以优异成绩通过操作新装备的各项考核认证,实现“二次破茧”。
一次新装备实弹发射,吴涛负责操作把关。号手按下点火按钮后,导弹却毫无反应。危急关头,吴涛判断:“我们的操作没问题,发射车也没问题,应该是装备某个元件出了状况!”
随后,专家们“会诊”发现,确实是导弹上一处元件偶发故障。“我是技术把关人,我上!”吴涛当即请战。凭着过硬技能,他及时完成故障元件更换。而后,导弹一飞冲天,准确命中目标。
“尖兵”重回“巅峰”,战友们纷纷向吴涛投来赞许的目光,他却把眼光投向更远的地方:“必须尽快带出更多导弹操作号手,实现战斗力提升的最大增量。”
这些年,在吴涛的培养帮带下,很多骨干取得发射架指挥长资格。随着越来越多的徒弟能够在战位独当一面,已经不再年轻的吴涛拼劲不减。去年,他晋升为一级军士长。
今年建军节前夕,吴涛再次申请带领班组参加任务值班,以奋斗的常态、昂扬的姿态、冲锋的常态为建军97周年献礼!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