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再苦,总要有人去守”

赵雯婧薷近照。焦紫徕摄
“边防再苦,总要有人去守”
■陆军边海防学院学员 赵雯婧薷
“我的人生就是要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要做的有意义的事,就是卫国戍边……”前不久,我的感言在网上“火”了,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教导员告诉我,质朴无华的话语更能触动人心,激发每个人对卫国戍边情怀的深切共鸣。
这些话,也是我的心里话。寒假回到家,妈妈看到我变瘦了,身上有好多疤,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但是听到我说“以后还要写戍边申请书”后,妈妈一把抹去眼泪看着我说:“不管你选择什么我都支持你。”那一刻,我更加坚定了内心的向往。
今年毕业季,看到学长学姐写的戍边申请书,我在激动和感动之余,也写下了自己的戍边申请书。那段时间,网上有一些“怕吃苦、不愿奉献”“只想待在大城市,不愿到艰苦地区”的声音。有人问我:你一个女孩子为什么选择去那么艰苦的地方?
在我看来,这份承诺与选择,并非一时兴起,也绝非坐而论道。当前有人对“00后”有些偏见,作为一名年轻人特别是新时代军校学员,我深深觉得,只有把个人目标和祖国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几年前,我还在读高中,了解到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后,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有的和我年纪差不多大,却用身体做界碑,捍卫祖国大好河山,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从那时起,我的心底埋下了一颗向往卫国戍边的种子。
2022年,我考入陆军边海防学院,迈出实现理想的第一步。初入军校,快节奏的部队生活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让我一时难以适应。记得新训时一次徒步行军,看到自己的一个脚趾甲被磨掉,眼泪瞬间就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新训结束后,训练更加辛苦,军事课目也更具挑战。面对难以突破的课目,我一时有些泄气,只能将标准先设定在及格线上。
转变,发生在一次教育课上。那次,我们观看了边防一线斗争的珍贵影像。视频中,戍边官兵英勇斗争的身影让我深受震撼,胸中一下子涌起一股克服万难的精气神。
“校园不比边疆,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课后讨论,我叩问自己,未来自己也将行进在祖国边海防线上,作为一名新排长,自己的能力素质能不能适应岗位需要?能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使命任务?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油然而生。
淬炼,首先从体能开始。只有把体能基础练扎实,身体机能保持好,才能更好地适应边防艰苦环境。在学院“永不生锈、永不退缩、永不偏移、永不松动”的“钢钉”精神引领感召下,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宿舍的时间少了,在训练场和体训馆的时间多了,跑步训练从3000米逐步增加到8000米、10000米……不断摸爬滚打,身体增添了伤疤,也让我褪去骄娇二气,更添几分英气和勇气。
星光不负赶路人。在大一学期体能考核中,我实现了全课目优秀,被评为“四有”优秀学员并荣获嘉奖,还担任了班长。在队干部的帮带下,我不断拓展强化自己的能力素质。去年,我通过层层选拔,代表陆军参加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科普讲解大赛,并荣获三等奖。
“去边防一线,你有过担心吗?”“不担心!边防再苦,总要有人去守,我甘愿成为那个人!”前不久,在学院组织的“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中,我走上台与大家分享感悟体会,身边战友都产生共鸣,表达了同样的理想抱负。未来有一天,当我们巡逻在祖国的边海防线上,不论山路多崎岖、海风多刺骨,我们的每一步,都必定铿锵有力、决不退缩。
(牛耘、本报记者刘敏整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