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以深情笔触讴歌士兵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0:06
导读:以深情笔触讴歌士兵 ■董庆月 作为一名战士,我长期身在基层,对基层官兵的生活非常熟悉。时间愈久,我愈发觉得,军营里特有的感动和温暖都值得记录下来。我写诗,不想仅

  以深情笔触讴歌士兵

  ■董庆月

  作为一名战士,我长期身在基层,对基层官兵的生活非常熟悉。时间愈久,我愈发觉得,军营里特有的感动和温暖都值得记录下来。我写诗,不想仅停留在展现人们常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军人形象,而是想写官兵内心真实的情感。

  为了纪念新兵连,我写了一首长诗《巴丹吉林与大海》。这首诗以月份的形式呈现:从9月开始,一名青年穿上军装、踏上远行的火车,“一支蓬勃的队伍,一支青春的队伍/穿过喧天锣鼓,鞭炮齐鸣声/我或许是想展示挺拔有力的身姿/始终高昂着头、睁大眼睛”;10月,第一次参加队列训练,“每个动作反复分解/直到把十个人的队伍变成一个人”;11月,新兵授衔,“红肩章,一种静止的美/无边无际的爱、荣光”……次年7月,第一次跟随特战队员外出驻训,“巴丹吉林就像一片黄色的海洋/飓风永远正确,不经风暴,帆船不能远行”……

  这首诗虽然是写我个人的成长体验,但我想它具有成长的普遍性,每年都会有一茬茬新战友这样走过来。

  后来,一次偶然机会,让我真正体会到诗人们笔下的“边关”。经历寒冷、险绝,我看到雪山的雄峻、官兵的忠诚,当时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要用诗歌的方式为边关的战友们素描,向人们传递一种向上、向善的温暖力量。

  在创作过程中,我经常将自己的形象融入诗中,并以那些驻守在边防的战友们为榜样进行反思内省。我在《写给祖国的申请书》中写道:“祖国啊!请用您风暴硕大的双手/把我拽进巴丹吉林沙漠,不给一棵草木/一滴水,用您最热烈的、三伏天的太阳/以沙地为炉、朔风为铲,翻我烤我/让我修炼一双火眼金睛,辨认潜伏的敌人”,以此表达戍边官兵无惧任何艰难险阻,请求去艰苦的环境中摔打磨砺、锤炼本领的信念。

  在《鹰飞不过去的地方》中,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阿妈,阿妈,我慢慢地叫着/竟然让我想起奶茶、篝火、手捧的哈达/那牧羊的孩子/还有一只新生的羔羊正吮吸奶汁。”过去,哨所生活条件艰苦,冬季大雪封山,补给无法及时送达,官兵很难吃到新鲜蔬菜。德吉、普次和次仁曲珍3位藏族阿妈,便每人背着自家种的几十斤蔬菜和官兵的家信上山。她们一次次徒手翻过乱石密布的峭壁,坚持了近40年。如今,“鹰都飞不过去”的哨所前已经修好了沥青路,配送车可以将各种蔬菜及时送到哨所。阿妈们有时为见娃娃们一面,还是会和配送车一同上山。当我在报纸上读到这个故事后,泪水溢满眼眶,思绪如同点燃的火捻,在笔记上记了满满一页。我认真写下:“边关军旅的温暖表达”,算是给自己的诗歌创作定下的目标。

  弘扬主旋律,讲好强军故事,我期待有一天能写出军营版的《青春万岁》。即使前路漫漫,布满荆棘,我都会一往无前,激情满怀。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