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军事需求问题研究
浅析军事需求问题研究
■戴雪娇 文 军 张永勇
军事需求是战略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军队规划计划和执行评估的基本依据,是指导备战、检验能力的重要遵循,对军队建设发展起到牵引和规制作用。聚焦研究军事需求的起点、论证、开发,贯通正向生成逻辑链路,对于提升战略管理质量和建设发展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外部威胁+发展目标”设计需求
综合研判未来可能面临的战争威胁,结合发展目标要求,找准源头,是需求研究的首要内容。
坚持瞄准未来对手。不知对手,哪来对策?从战争实践看,那些把对手看得清清楚楚、把打仗搞得明明白白的部队,大都能料敌在先、决胜疆场。为此,一方面应鉴往知来,全面收集情报资料,挖掘分析与作战相关的历史经验和显著特点,摸清实力底数和威胁程度。另一方面要着眼未来,科学预判未来发展布局,精准判别对手软肋和弱点,分析未来可能采取的行动样式,紧前做好预置储备。
坚持聚焦克敌制胜。要以制敌胜敌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坚持非对称策略,通过错时、错位、错力、错域等对抗思维,谋求即时优势,获得战争胜势。在错时上,通过筹划布势,占得时间先机,抢抓时间窗口,争取“时间差”;在错位上,可前推压进绕打后方重心,亦可打海空破其陆上节点,避其当面锋芒;在错力上,充分发挥好精锐兵力优势、低成本优势,打其所必需,攻其所必救;在错域上,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网电等多域多维力量,实现多维对其单维、多域对其单域,抢占局部优势窗口。
坚持目标导向发展。立足建设发展实际,围绕作战使命、职能定位,聚焦能力提升和体系升级,搞准建设方向,是需求设计遵循的基本主线。要强化理论牵引,深化研究战争和作战问题,统筹战略资源,搞好政治、军事、后勤、装备等各领域以及各军兵种、各方向的建设,优化管理机构和管理流程,提高战略管理质量效益。同时,要立足各军种、各层级、各部门的发展实际,把准各类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搞清各项任务之间的结构关系,做到统筹考虑、集成融合。
基于“能力差距+技术可能”研提需求
明晰现实差距短板,结合国防技术可能寻求高点结合,孵化生成助推跨越发展的能力需求,是需求研究的关键内容。
研究基点是找准现实差距。差距催生需求,军事需求产生的关键是目标任务与能力建设现状之间的差距。基于战争设计,在潜在可能冲突时空域内,围绕作战指导、力量手段、战场环境、作战运用等方面,画出作战理论思维图、力量谱系图、体系结构图,以同质相抗的思路分析优劣条件,摸清能力底数,在差距中找到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异质对抗、错位制衡的思维寻找制敌突破口和胜战策略,标定需求的历史方向和坐标定位。
关键任务是提准能力需求。关键能力需求,是牵引和规制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要统筹现在与未来、自己与对手、需求与可能的关系,精准提出能力需求,明确建设发展的方向目标。基于制敌胜敌策略,研判未来一个时期的作战样式、制胜机理,设计生成作战概念。区分不同时域、空域细化解构关键行动,形成战略、战役、战术不同层级作战任务。通过理论推导和模型运算相结合,着眼加强作战体系建设生成关键能力需求,具化成相应能力指标。
实现路径是把准技术预期。先进技术驱动需求实现,科技作为核心战斗力,逐渐成为催生需求和影响需求落地的主要因素。现代科技的涌现性特征,使得军事需求呈现出更强的不可预测性,颠覆性武器装备的研发和运用,已成为抢占主动的关键。谁牵住了先进技术这个牛鼻子,谁就能获得优势。要准确预判科技发展趋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制约战斗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和重点领域,积极将具有颠覆性效能、战略性影响的技术储备转化落地。
基于“模型算法+平台手段”权衡需求
基于大数据构建需求测算模型,借助专业平台手段实现一体化操作,是需求具化量化的重要途径。
夯实模型算法基础。模型算法是需求具化量化的关键。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维和方法对需求生成过程进行建模,用模型算法代替文本,形成规范化描述的模型框架,便于需求开发,也利于后续验证评估。将模型算法运用到查找现实差距、关键指标论证、科技发展预判等环节中,可挖掘容易忽略的局部信息,辅助研究人员看清战场、定准态势、判好方向。
强化海量数据积累。海量数据是查找现实差距、精准研提需求、预判预期需求的重要基础。围绕现实能力建设基础数据统计和动态数据监测广泛收集数据,构建客观、可信的数据库。数据积累到一定量级,可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度挖潜,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甚至挖掘看似不相关或弱相关变量之间的联系,更加精准研判需求趋势、揭示客观规律、预测未知结果、优化决策质效,评估需求要素完备性、执行可行性、体系高效性,增强需求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
借力工具平台手段。工具平台是确保需求研究客观、高效的重要依托。要以需求生成、需求验证、需求管理为主线,集成开发平台工具,提高理技融合水平。对应需求生成流程步骤,采用成体系的软件系统,对威胁研判、差距分析、指标设计、量化分析等环节,进行规范化描述和工程化实现;对能力框架和关键指标等内容,利用仿真分析、兵棋推演等方式,进行优化分析和验证评估;对论证生成、验证评估、迭代优化全流程,进行系统化管理和可视化呈现。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