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范 毅 李嘉诚
《孙子兵法》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一直以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理念,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无数战争实践也一再证明,唯有先使自身无懈可击,再敏锐洞察敌方的破绽,方能有效地克敌制胜。
料敌在先,占据主动。“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了解敌作战目的,研判敌作战方法,发现敌作战的内在规律,从而得出及时、准确的敌情判断是掌握战场主动的前提条件。当前,战争系统日益复杂,战场情况瞬息万变,隐真示假手段繁多,加强敌情研究,提高敌情获取、分析判断的能力,才能透彻地了解敌人,并在此基础上以己之长击敌之短。现代战争,敌情研究应重点关注其战法运用原则、方式和目的等,分析敌具体运用环境、优势及战法局限;围绕战法运行机理、实施程序、关键环节等分析其特点规律。熟悉了敌方的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全面检视己方的作战准备,分析敌方具备的优势,以严谨的态度找出己方作战体系的潜在漏洞。针对己方所暴露的问题,依据严实标准反复推敲,揣摩清楚敌可能采取的行动,搞懂弄通信息化背景下敌方可能运用的非对称作战样式,精准做好潜在风险的研判,认清可能面临威胁的本质,从而倒推出己方最佳的应对化解之策。
趋利避害,把控战局。自战争产生以来,尽管作战样式丰富多样,但先于敌方掌控优势、及时规避风险始终是制胜的不二法则。随着作战方式的不断演进,现代战争参战力量日益多元,“先为不可胜”的难度也与日俱增。这就需要充分借助技术手段,创新作战力量的编组方式,使作战力量在重点功能上实现高度耦合,令作战效能在有利的时空范围内实现高效聚合,达到聚优制劣。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中,攻防对抗激烈,战机稍纵即逝,通过灵活机动的作战部署,始终维持“有利于己”的时空格局优势变得尤为重要。为此,可找准敌作战体系运行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干扰破坏,同时加强己方的信息防护,在信息领域占据主动,为作战行动创造有利条件。可以围绕战略企图巧妙地隐真示假,密切探察敌之动态,有效管控风险,灵活运用战法化危为机。
乘敌之隙,果断出击。“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妙在于乘”。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的胜利取决于指挥员对敌方“隙”的发现和运用。指挥员在错综复杂的战场角逐中,要善于察敌之隙,把握战机,出奇制胜。特别是当力量对比处于劣势时,更应深入研究战斗进程的发展趋势,沉稳持重,耐心等待时机,敏锐洞察敌之企图,佯作顺其意图,候敌露出破绽,主动施策创造战机。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陕甘宁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巧妙施计用谋,诱敌深入,耐心等待敌军露出破绽后果断出击,在运动中予以各个歼灭,连续取得“西北三战三捷”的辉煌战果。信息化智能化条件下作战,更应保持沉着冷静,不急于求成,要善于通过兵力火力调动来拖垮、疲惫敌方,消耗其作战资源,削弱其战斗意志,最终实现后发制人、锁定胜局。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