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敢”的精神气质
涵养“敢”的精神气质
■郑延瑾 周燕虎
习主席强调,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我们要着力涵养“敢”的精神气质,坚持敢为天下先、敢当急先锋、敢啃硬骨头、敢挑千钧担,以敢闯敢干、勇往直前的姿态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敢”的精神气质,体现的是敢想敢为、敢闯敢干的做事品质,展现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责任担当,彰显的是敢走新路、敢开先河的胆魄智慧。回望我们党的奋斗征程,一路披荆斩棘,闯过千难万险,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中不断开拓前行。邓小平同志曾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正因为有敢闯敢拼的勇气,才能翻过冰山雪岭,穿越沼泽草地,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正因为敢于“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敢”的精神气质干出来、闯出来、拼出来的。
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总是激情四射,每年都有新变化、新进步、新突破;而有的却迟滞不前,缺乏新气象、新活力、新进展。产生如此区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是否具备“敢”的精神气质。干事创业是“敢”字当头,还是“怕”字当头;面对困难是勇往直前,还是畏缩不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事业发展的高度。现实也充分表明,党员干部缺乏敢为人先的志气、迎难而上的勇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善谋事、不敢担事、不想干事,就很难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照抄,前进的每一步都不会轻轻松松,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党的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必须注重涵养“敢”的精神气质,以“敢”的精神、“闯”的劲头、“干”的作风实现新作为、干出新业绩、闯出新天地。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胸怀“国之大者”,厚植为民情怀,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敢于冲锋在前;要保持强烈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战胜风险挑战的智慧和力量,不断锤炼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敢于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增强底气和信心;要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惧风雨、不畏险阻,充满激情、充满力量,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勇气和魄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要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不被条条框框、思维定势束缚,不被不良风气、形式主义左右,鼓足当先锋的勇气,增强做表率的魄力,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敢闯前人从未涉足的险滩;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直面矛盾问题,大胆揭短亮丑,敢于到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化解矛盾,以“敢”的精神气质推动矛盾问题解决。
“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干事创业没有十拿九稳的成功,总是充满风险甚至面临失败。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着力消除妨碍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各种因素,尤其在他们受到挫折、遭到冷遇、陷入困境、出现失误时,敢于为他们撑腰鼓劲,当好干事创业者的坚强后盾,从而让更多党员干部主动涵养“敢”的精神气质,争当开拓创新的先锋、英勇善战的干将,形成“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的生动局面。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