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集团军某旅“大胡庄连”运用仪式教育激励官兵精武强能——
追随先辈足迹 争做薪火传人
■郎子聪
“完成这次任务,大家有没有信心?”日前,第80集团军某旅“大胡庄连”一场出征动员仪式,在寒风中举行。
现场,一名战士手捧采自室内花盆的鲜艳月季花,身姿挺拔地站立在连旗旁。全连官兵精神抖擞,向连队党支部递交决心书。
据介绍,每逢老兵退伍、新兵下连、任务出征等时机,连队都会组织官兵面向月季花和连旗表达决心。
“小小月季花,为何会有这么大的激励作用?”该连指导员姚成明介绍,月季花是连队的象征,也是大胡庄烈士精神的生动写照。1941年,为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连队前身部队在淮安县茭陵大胡庄与敌展开激战,拼死阻击数倍于己的敌军。战斗结束时,全连仅有一名战士幸存,其余82名官兵壮烈牺牲。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2019年,连队决定修建荣誉室,并委派时任指导员郭晓达前往大胡庄战斗遗址,追寻先辈足迹,考证连队历史。在大胡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祭奠英烈时,郭晓达发现,烈士纪念碑附近,一大片月季花蓬勃生长。
睹物思人,心潮澎湃。在征得工作人员同意后,郭晓达将其中一株月季花带回连队,亲手将它栽种在连队门前。从此,月季花便成为连队官兵缅怀英雄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进入冬季后,月季花只有在室内温暖环境中才能开花。为了更好地养护月季花,每到入秋时节,连队官兵就把它移栽到花盆里,定期拿到室外沐浴阳光;待到来年春天,再将它移栽到连队门前的土里,浇水、施肥、除草。“看到这些月季花,就能想到革命战争年代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先辈们。”亲手养护月季花后,大学生士兵林洋在笔记本里写下这样一句话。
入伍之初,林洋因所学专业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加之一时不适应快节奏的训练生活,一度产生了“躺平”的想法。
“当年,参加大胡庄战斗的官兵为了祖国解放、民族独立、人民幸福,毅然奔赴战场。牺牲时,年龄最小的战士只有十六七岁……”林洋的情况被班长看在眼里,他带着林洋来到连队门前,一边为月季花浇水、施肥,一边给他讲起月季花背后的英雄故事,“革命先辈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都能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今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拼搏、不努力?”
听完班长的讲述,林洋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从那以后,他像换了个人一样,工作积极、训练刻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林洋不仅各课目成绩均取得明显进步,还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连史,担任了连队红色讲解员。前不久,因工作成绩突出,他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在该连,受大胡庄烈士精神激励鼓舞的,不止林洋一人。一年冬天,连队参加比武失利,部分官兵工作积极性受挫。时任指导员李左续组织官兵来到月季花前,召开总结反思会,带领大家重温大胡庄战斗历史。
“在敌人的猛烈进攻下,圩沟被炸平了、院墙被炸塌了、屋顶被炸穿了,但官兵依然一往无前、奋勇冲锋……”李左续指着眼前的月季花说,“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这股英勇顽强、拼搏到底的精神。只要保持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勇于攻坚克难,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
总结反思会结束后,连队官兵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紧张的学习训练中。大家加油学专业、刻苦练技能,誓要打个“翻身仗”。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在上级组织的小特专业骨干集训中,该连官兵奋勇争先、拔得头筹。如月季花一般的灿烂笑容,重新绽放在官兵脸上。
为进一步发挥仪式教育铸魂育人、激励启迪作用,每逢新兵下连,该连都会组织他们在《大胡庄连传人登记簿》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每到大胡庄战斗纪念日,组织官兵前往烈士陵园,祭奠英烈并举行宣誓仪式……
秉承先辈志,向战砺精兵。前不久,该旅组织新排长集训队走进“大胡庄连”,学习英烈故事,汲取奋进力量。荣誉室内,官兵整齐列队,举行宣誓仪式,决心刻苦训练、精武强能,争做薪火传人,以实际行动为强军兴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