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具有时代性感召力的“强心课程”
探索具有时代性感召力的“强心课程”
■曹俊峰
兵者,国之柱石;民者,国之根基。
习主席多次强调,要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时代变了,对象变了,国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必须跟着变。唯有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受众需求,创新教育方法,改进教育手段,才能让教育的“箭矢”射到人们的“心靶”。
进入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的“强心工程”,被军地各级摆上强国强军的战略高度大事大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趋势。但在各地国防教育实践中,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说教灌输式多,启发引导式少;严肃板正的多,新颖鲜活的少;鼓舞号召的多,触动思想的少。从受众群体的特点看,主要有主动接受难、情感认同难、入心入脑难等问题。
破难在于创新。当前,“汉服热”席卷青少年、“网红打卡”风靡各地、“博物馆奇妙夜”圈粉观众,沉浸式体验深受人们追捧青睐。这些现象给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带来很多启示。
时代性和感召力,是全民国防教育的生命力。我们必须适应社会思想观念多元多变、信息交流方式多样的发展趋势,着眼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探索沉浸式传播、研学式国防教育的新路径,在增强知识面、主动性、趣味性、参与度上下功夫。
摒弃“一厢情愿”的惯性教育思维,跳出“得心应手、抱守成规”的路径依赖,坚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更加注重人们的外观感受、内心启迪和实际效果,让国防教育自主学习、自我启发成为大家的行动自觉。
破除“固步自封”的关门教育陈弊,着力推动校门与营门、家门与国门、考场与战场契合衔接,探索打造开放式、立体式、交互式国防教育大课堂,推动形成“没有围墙”的铸魂育人广阔阵地。
根治“照本宣科”的填鸭教育通病,注重运用临场感体验、零距离交流、研学式共鸣的现代教育手段,把虚的变实、远的拉近、粗的变细,更好传播党的好声音、讲活红色好故事、崇尚强军好楷模,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培塑国防观念、关注国防建设。
置身新时代朝气蓬勃的发展洪流,信息化云奔潮涌,国防教育形式内容只有持续探索创新、顺应大势而为,才能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强心工程”走深走实,激发起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的澎湃热情,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伟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