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班长产生分歧之后
新老班长产生分歧之后
■本报记者 李 倩 刘 敏
“我认为张长斌班长的管理方式过于粗放,不科学……”去年春天,武警绥化支队某中队指导员找班长骨干谈心时,六班班长刘博坦率地表达了意见。
之后,四班班长张长斌谈到刘博时也直言:“刘班长的带兵经验还有些不足。”
在一些具体工作上,两个人之间也存在分歧。张长斌担任中队值班员期间,每次组织早操都以长跑为主,主张“全面唤醒身体机能”;刘博则认为早操不宜强度过大,否则会影响上午的训练效果……这些事上,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两名班长起初配合很默契,分歧究竟从何而来?对此,连长、指导员一番了解、分析后,原因渐渐明晰。
原来,张长斌是80后,在班长中算是“老资格”,工作经验丰富。刘博则是95后,作为“新晋”班长,工作中有很多新想法。不同的年龄、阅历、感悟,让他们在训练、管理观念上也有了不同,进而产生了分歧。
工作中,连长、指导员发现:这类分歧,同样存在于中队的其他几名新老班长之间——老班长习惯于稳扎稳打,但对新生代战士思想行为特点研究不深;新班长讲科学重创新,但由于经验不足,训练、管理常常牵不住“牛鼻子”。工作抓手不同、着力点不同,往往导致新老班长之间产生分歧和隔阂。
隔阂不消除,势必会影响到中队的建设发展。基层主官的问题困扰和情况反馈,引起了该支队党委的重视。此时,恰逢武警部队班长队伍“五个一遍”活动展开,通过蹲点调研和问卷调查,他们发现,这类分歧在支队范围内也普遍存在。
经过精心研究筹划,该支队组织所属班长骨干展开了为期15天的交流见学。各中队班长骨干走出所属单位营门来到兄弟单位,既当主人翁,共战备、同训练、严管理;又当观察者,看标准、学经验、找差距。
交流结束,班长们齐聚一堂,一场“诸葛亮会”随之召开,大家对当前班长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畅所欲言,对症结所在进行集智反思。他们还邀请官兵代表现场出题,让新老班长轮流上台演示应对办法,从中感受不同,增进相互了解,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原来老班长的管理是粗中有细”“年轻班长科学带兵的做法值得学习”……一场交流式培训,让新老班长都有了新的感悟和成长。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