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的石头会唱歌
■解放军报记者 安普忠 通讯员 付小臣

该中队战士刘一凡正在筑坝石上绘画。王敏力 摄
隆冬时节,黄河河畔,寒风凛冽。武警河南总队洛阳支队某中队学习室内,战士潘飞红正全神贯注地在一块棕红色石头上绘画。
笔尖蘸着颜料,不断舞动着。没多久,一幅3名战士举着三等功奖章的人物画跃然石上。
“我们中队去年有3人荣立三等功,大家都觉得很光荣。”潘飞红边欣赏着自己的作品,边对记者说,“我想把这件事画在筑坝石上,激励大家崇尚荣誉、再立新功。”
潘飞红所说的“筑坝石”,来自他们中队驻守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多年来,官兵忠诚坚守,守护一方安宁。在训练执勤之余,他们把修筑大坝时留下的一块块筑坝石捡回营区,或绘制成一幅幅精美的石头画,或写上一句句表达心愿的标语,摆放在营区各处角落,形成了独特的“筑坝石文化”。
“这是西沟坝溃坝时,我们前出救援时的画面;这是中队某年丢掉‘先进’后,再夺回红旗时的画面;这是官兵一起铺设‘齐心路’的画面……”中队指导员带着记者参观“筑坝石文化园”,讲起一块块筑坝石背后的故事。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调节水源,从空中看去,像一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该中队的一号哨就位于大坝桥头,岗楼正对面矗立着一块筑坝石,上面刻印着“坚守”二字。中队兵龄最长的老兵柏振杰,从大坝建立伊始便驻守大坝。他说,这块筑坝石仿佛是一位无言“战友”,陪伴着自己站岗执勤。
“我们守在这里,守的是责任、是奉献。冬天在这里站岗,刺骨河风夹带湿气吹来,时间长了,身上穿再多都觉得冷。但每当看到这块‘坚守’筑坝石,我心中便多了一份坚持的力量。”柏振杰说。
“我们守卫小浪底,我们巡逻黄河畔,我们是守坝卫士……”指导员介绍,每当新兵下队,中队都要组织大家站在那块最大的筑坝石旁唱队歌。上面镌刻着“誓守大坝、永捍长龙”8个大字,表达着官兵“愿作坝基筑安澜”的信念决心。
中队官兵说,他们用画笔在筑坝石上展示青春风采,也用石头画描摹军旅岁月、绘就精神特质,与战友一起留下美好记忆。一块块冰冷的石头被赋予了特殊意义后,好像就有了灵性,和守坝官兵之间产生了某种气质上甚至生命上的连接。
“指导员,退伍时我能不能带一块筑坝石回去?”那一年,在大坝上奉献12年青春岁月的战士张元琪,在即将脱下军装前,依依不舍地问指导员,“我在这里站了12年岗,它们陪了我12年,已经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指导员欣然同意,并专门为张元琪画了一块筑坝石,希望他继续坚守好“人生大坝”,生活幸福顺利。从此之后,中队老兵离队时,都会收到一份珍贵礼物——一块贴合个人特点的别样筑坝石。去年年底老兵退伍时,指导员又将一个个画好晾干的筑坝石,庄重地送到老兵手里,让老兵们感动不已。相信这些见证他们军旅青春的筑坝石,会给老兵们带来更多前行的力量。
因为忠诚坚守,守大坝不觉枯燥,筑坝石亦是战友。官兵常说:“大坝的石头会唱歌,唱的是我们爱唱的《一路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