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锐器 胸中增锐气
手中有锐器 胸中增锐气
■刘德成
“国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到了,我不上等什么呢?干就完了!”面对外舰欲穿越我舰编队的挑衅行为,南昌舰95后女舵手徐文茜如此回应。那坚定的眼神、果敢的语气、沉着的气质,话里话外透露出新时代革命军人冲锋陷阵的锐气、敢战强敌的勇气和决战决胜的底气。
“舰艏劈开,任谁的恶浪狂风;军旗画出,海蓝中永恒的美景。”作为海军新质作战力量的典型代表,南昌舰信息化程度高,是我国万吨级驱逐舰的首舰。南昌舰党委把“英雄城、英雄舰、英雄兵,第一枪、第一舰、第一人”作为舰训,广泛开展“学传统、当尖兵”活动,持续砥砺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气。手中有锐器,胸中增锐气,南昌舰敢于斗争、逢敌亮剑的练兵实践给全军备战打仗带来有益启示。
列宁说:“如果没有充分的装备、给养和训练,即使是最好的军队,最忠实于革命事业的人,也会很快被敌人消灭。”器械不精,不可言兵。武器装备是军人的第二生命。从冷兵器、热兵器时代到信息化时代,先进的武器装备始终是战争制胜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只有武器才能对抗武器。”如果在武器装备上落后甚至存在代差,想要夺取战场上的主动权就比较困难,仗也很难打赢。
“精神不进步,而求其效果于物质,不可得也,虽得之必失之。”武器是制胜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这一战场铁律亘古未变。现代战争看似“无形、无界、无人”的表象背后,实则仍是“人与人”的较量,不论是体系内部的凝心聚力,还是针对敌方的攻心夺气,都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凡事皆有“理”。只有深刻领悟“精神总能征服利剑”的制胜机理,方可引领未来作战走上“心胜”的坦途。
当前,我军新装备列装的速度越来越快、型号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面对纷至沓来的锐器,一些指挥员却担忧:“过去我们常常感叹器不如人,现在装备赶上来了,我们更担心技不如人、气不如人。”这种担忧并非多余。一些官兵过分看重武器装备的制胜作用,认为“器械巧,则伐而不费”。其实不然,未来战场或许不再倾泻“肉搏的血雨”,但战争依然是“死生之地”,过分依赖物质这个“刀柄”,而轻视战斗精神这个“锋利的刀刃”,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可能只是一句口号。
“对技术的作用估计不足是极其危险的,但过分迷信技术也不应该。”当年,上甘岭战役证明了战场上的一个不二法则:钢多气少终究笑不到最后。如今,我们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既深知“甲兵武备,诚不可阙”的道理,又牢记“气为兵神,勇为兵本”的铁律,用“钢”积蓄“气”的力量,用“气”增添“钢”的威力,双向发力、形成合力,方能锻造敢打恶仗、能打硬仗的精兵劲旅。
(作者单位:武警部队参谋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