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带兵育人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不应被"身份"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3:01
导读:曹俊凯,承认确实是自己混淆了装备型号。曹俊凯听了先是一愣,转而挠挠头笑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谁也不是天才。您没必要把这种小事放在心上,还特意来解释道歉。就凭这

获得认可,从“承认不足”开始

■第七十二集团军某旅干部  张树然

“动作有模有样,愈发标准了!”这天,一名机关参谋来我们连检查刺杀训练情况,看到我的表现后当众表扬道。

前段时间,在旅里组织的一次干部考核中,我被指出“刺杀动作不标准,缺乏精气神”。考核结束,我回到连队第一件事就是找下士孙铭泽请教。

作为连队刺杀课目训练负责人,孙铭泽二话没说,帮我分析存在的问题,量身制订了补差训练计划,并手把手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得益于他的悉心指导,我的刺杀水平很快有了提高。

“拜兵为师”,虽然在我担任连队主官这一年多来已渐成常态,不过在任职之初,却是我无法想象的。

到连队任职之前,我在机关担任保卫干事。解决官兵涉法难题、开展官兵心理服务……处理这些业务工作,我轻车熟路,不在话下。没承想,走上新岗位后,我却在开展日常工作中遭遇了“信任危机”。

我们连专业性强、岗位技术密集,虽然我有着“漂亮”的机关工作履历,但一开始,有的官兵对我这个“外行”的指导意见并不买账。尤其组织专业训练过程中,我指出大家的动作不符合训练大纲要求时,一些老兵便会以“理论与实践有差距,您对专业不太了解”等为由拒绝纠正。

那段时间,一种不被认可的感觉常常萦绕在我的心头。说实话,新任职的基层干部可能都会遇到类似情况,如果专业不对口,就更加“说不上话、插不上手”。但越是这样,我越是急于树立威信,越害怕在战士们面前露怯。

一次战备形势教育课,我正在台上讲得兴起,战士曹俊凯突然出声打断:“幻灯片里的装备型号是不是标错了?”

曹俊凯是一名十足的“装备迷”,平时就爱研究琢磨,对部队装备非常了解。被他这么一问,我心里立马没了底气,意识到自己备课时可能出现了纰漏。

但为了避免大家形成“连主官不懂装备”的印象,我坚称自己没错,并说:“关于装备的问题,课后再讨论。”见我如此坚持,曹俊凯不再说话,眼神里充满不解和质疑。

这一幕,恰好被来连里“推门听课”的教导员撞见。授课结束后,他找我了解任职以来的情况,还问我最喜欢什么类型的战士。

“当然是真诚直接、乐观上进的战士。”我脱口而出。

“其实,战士们也最喜欢这样的干部。”教导员话锋一转,继续说道,“现在,干部交叉任职、军政互换越来越普遍,遇到专业不对口实属正常,关键要承认自身不足,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尽快提升岗位履职所需的专业能力。”

道理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第二天,我鼓起勇气找到曹俊凯,承认确实是自己混淆了装备型号。曹俊凯听了先是一愣,转而挠挠头笑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谁也不是天才。您没必要把这种小事放在心上,还特意来解释道歉。就凭这一点,我很佩服您!”

曹俊凯的话让我既意外又惊喜。在与他交谈过程中,我愈发认清了一件事:带兵育人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不光干部教战士,干部也可以向战士学习,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把连队建设好、把战斗力提上去,所以不应该被所谓的“身份”和“架子”限制住目光和手脚。

这件事后,我放下了心中的包袱,直面自己存在的短板弱项:对连队主战专业不够熟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招法不多……我开始主动向连长学、向班长骨干学、向普通战士学,像海绵一样吸收着营养,努力实现能力素质转型升级。

在此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愿意对我掏心窝子的官兵越来越多。看来,我正在被大家接受和认可。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陈凯整理)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