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作战的“省力杠杆”
构建作战的“省力杠杆”
■高 凯 周 伟
作战好似一座天平,作战双方位于天平两端,以军力、物力、财力等作为砝码,当砝码固定时,“支点”就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通过精确计算、精细谋划、精实构想,前移作战准备“支点”,构建“省力杠杆”,胜利天平就会向我倾斜。
前瞻解构准备布局前移“支点”。作战准备的核心是搞清楚未来打什么仗、怎么打仗。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围绕我与日军战争潜力、民心所向、战争性质等多方面影响,作出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进攻的著名论断,以此指导抗日战争实践,并最终取得胜利。正如一位战略家曾说:“即使是最富有的国家,也经受不起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斗争中盲目行动。”战争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要前瞻思考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怎么打,有针对性地展开作战准备,尤其要强化新域新质力量运用研究,确保拿到胜战“通行证”。
深化作战问题研究前移“支点”。一流军队设计战争,二流军队应对战争,三流军队尾随战争。二战初期,法国军队备战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要塞式防御,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战壕、铁丝网和火力壁垒等过时的基点上。反观德军,能够看到坦克和飞机带来的战争形态变化,创新出“闪电战”,才让其在欧洲战场取得先期的主动。今天,我们只有加强作战问题研究,才能更好地洞察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不断更新作战指导、制胜机理,创新作战理论、战法打法。
构建完备方案计划前移“支点”。粟裕大将曾讲:“大兵团作战,是各种力量的比赛,等于一架机器一样,要全部开动,一个螺丝钉也不能有丝毫障碍,才能顺利地生产出好东西来。整个作战计划也像做一道算术题那样,一个数字错了,全盘都会错。”可以说,没有周密的方案和计划,就不可能掌握制胜战场的主动权。方案计划是对作战的预设计,是围绕主要作战力量,紧盯主要作战对手,结合主要战场,设计主要作战行动的体系化“脑力”活动,增强其体系性、科学性、完备性将对作战准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紧贴使命任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围绕不同作战目的,确定不同作战目标,并结合情势变化,动态更新“作战目标库”。
完善育才用才体系前移“支点”。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现代战争中,没有人才、人才不足、人才质量不高,是打不了胜仗的。今年年初,中央各大媒体集中宣传了海军南昌舰党委领导备战打仗的先进事迹。自组建以来,南昌舰先后有20余名军官到重要岗位任职,为兄弟舰艇输送骨干50余名,成为当之无愧的“种子舰”。在“技术决定战术”特征愈发明显的现代战争中,人才建设更是备战的一项战略工程,不断完善育才用才体系,不仅能激发内动力,更能凝聚外动力,为现代战争提供战略支撑。
推动武器装备研新前移“支点”。武器装备是应对战争的必备物质条件,要想塑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就必须有精良的装备。当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之所以横扫亚欧大陆,既恃其风驰电掣的铁骑,也赖于被史学家称之为世界上第一支专业化的炮兵部队。所以,在颠覆性技术井喷发展的今天,更加需要加快武器装备研发创新的步伐,特别是加强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等装备研发力度,抢占未来战争武器装备“制高点”,方能紧跟现代战争脚步,避免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支点”原理历久弥新:“支点”找得准,“支点”建得稳,就能构建出作战的“省力杠杆”,从而赢得军事竞争的战略主动,拥有未来战争的制胜优势。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