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株扎根大漠的小草
做一株扎根大漠的小草
■本报记者 朱柏妍
秋日傍晚,夕阳染红天际。远离城市与人烟的塞北大漠深处,朱日和训练基地,第81集团军某旅某连警卫排下士马浩,正同自己的战友完成一场简单却严肃的交接岗仪式。
同战友交接完相关事务,马浩一直保持挺拔的身体已有些僵硬。他小幅度活动了一下腿脚,又重新迈着标准的步伐走向宿舍。
这是普通的一天。在以辽阔、荒凉、孤独为代名词的大漠深处,这样的日子每天都在重复。可对于马浩来说,这一天又有些不同。
明年服役期将满,再次面临走与留的选择,马浩犹豫不定。由于工作原因,今年一直未能休假的他,明天就要启程回家。这次休假,他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未来的选择。
记者一路跟随马浩从战位回到宿舍,只见他从宿舍抽屉里拿出一个手掌大小的纸包。“这是一包草种,我想在走前,再给单位种点草。”马浩说,从移防到塞外开始,种草就成了这支部队的一种传统。
疾风知劲草,一茬茬官兵,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亲手种植的小草。
连队楼前的空地上,马浩蹲下身子,在挖好的坑里撒下几粒种子。“这种草在地面上看着不高,在地下却扎根很深,它生命力非常顽强,即使在大漠里也能生长。”在马浩眼中,他们警卫排的官兵就像这种小草,在朱日和的沙场硝烟中似乎毫不起眼,却一直深扎于这片土地,见证着一支支部队的胜战之路。“站岗执勤看起来简单枯燥,但很有意义。”这是马浩的新兵班长在退伍前对他们的嘱咐。
登上可能是最后一次休假回家的汽车前,马浩停下脚步,回过头看了一眼营区的大门——
岗亭里,两名战友正持枪昂首站立,车辆进出,他们整齐地抬起右手,敬了一个利落的军礼。马浩回想起新兵班长的那句话,心潮澎湃。
返乡的汽车缓缓启动,驶离朱日和。窗外,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此时在马浩脑海中始终萦绕的,还是大漠深处那只有1平方米的执勤岗亭。
那里镌刻着马浩的青春印记,记录着同他一样的许多“小草”在茫茫大漠中的坚守与奉献,更见证着他们作为军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