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74师登上了孟良崮,是谁给张灵甫出的馊主意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西陆网 时间:2025-07-11 21:46
导读:解放军在孟良崮歼灭国军王牌74师,成为我军战史上的一大骄人的战绩。然而张灵甫抛弃辎重带兵登上孟良崮,他明明知道当时天气炎热,山上缺水,那几乎就等于自掘坟墓,有人甚至

解放军在孟良崮歼灭国军王牌74师,成为我军战史上的一大骄人的战绩。然而张灵甫抛弃辎重带兵登上孟良崮,他明明知道当时天气炎热,山上缺水,那几乎就等于自掘坟墓,有人甚至说张灵甫就是现代版的马谡,但是张灵甫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为何还要执意上山自寻死路,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呢?

战后,这个问题成为很多人关注的一个焦点,而且很多参战的国军将领也从各自的角度回忆、分析了这次战役。其中隶属83师的57团团长罗文浪和74师172团团长雷励群就曾经谈论过这个问题。

罗文浪曾经奉命带领自己的部队归属张灵甫指挥,他是孟良崮战役的亲历者,而雷励群更是参与了战役的全程。这两位将领在战役的最后一刻曾经在一起发牢骚,罗文浪说,现在我们在山上,缺粮少弹,最要命的是缺水,官兵已经快要渴死,这不是要重演马谡的故事吗?这是谁出的馊主意,非要上山呢?

雷励群说,是李运良给张师长出的主意。那么,这位李运良是何方神圣,竟然能够影响张灵甫作出如此重大的决策? 原来,李运良是74师的副总参谋长,少将军衔,他和张灵甫都是原来的58师的人,被称为58师派系。

他和张灵甫在74都属于实权派,师部的重大问题,都是他们这些实权派决策,其他的一些官员根本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所以,才会出现,张灵甫采纳李运良建议的情况。

当时74师确实非常危机,四面被解放军包围,而援兵又迟迟未到,李运良建议销毁重型武器,快速上山据守。张灵甫竟然就听从了他的建议。但是74师仅仅据守了3天,就被解放军歼灭。 张灵甫做出上山的决策,虽然有实权派独断专行的一面,实际上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

解放军在孟良崮歼灭国军王牌74师,成为我军战史上的一大骄人的战绩。然而张灵甫抛弃辎重带兵登上孟良崮,他明明知道当时天气炎热,山上缺水,那几乎就等于自掘坟墓,有人甚至说张灵甫就是现代版的马谡,但是张灵甫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为何还要执意上山自寻死路,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呢?

战后,这个问题成为很多人关注的一个焦点,而且很多参战的国军将领也从各自的角度回忆、分析了这次战役。其中隶属83师的57团团长罗文浪和74师172团团长雷励群就曾经谈论过这个问题。

罗文浪曾经奉命带领自己的部队归属张灵甫指挥,他是孟良崮战役的亲历者,而雷励群更是参与了战役的全程。这两位将领在战役的最后一刻曾经在一起发牢骚,罗文浪说,现在我们在山上,缺粮少弹,最要命的是缺水,官兵已经快要渴死,这不是要重演马谡的故事吗?这是谁出的馊主意,非要上山呢?

雷励群说,是李运良给张师长出的主意。那么,这位李运良是何方神圣,竟然能够影响张灵甫作出如此重大的决策? 原来,李运良是74师的副总参谋长,少将军衔,他和张灵甫都是原来的58师的人,被称为58师派系。

他和张灵甫在74都属于实权派,师部的重大问题,都是他们这些实权派决策,其他的一些官员根本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所以,才会出现,张灵甫采纳李运良建议的情况。

当时74师确实非常危机,四面被解放军包围,而援兵又迟迟未到,李运良建议销毁重型武器,快速上山据守。张灵甫竟然就听从了他的建议。但是74师仅仅据守了3天,就被解放军歼灭。 张灵甫做出上山的决策,虽然有实权派独断专行的一面,实际上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

当时74师附近还有国军的其它部队,这些部队只要肯前来救援,74师根本用不着苦战3天,最后被歼灭。 国军各部如果能像解放军团结一心,严格执行军令,他们甚至有机会实现里应外合,歼灭华野各纵队的理想目标。

当时的大背景是,国军因为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失败,所以转而选择对我们陕北和山东两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国军进攻山东的兵力多达45万,他们的目的就是跟华野决战,企图一举歼灭华野。

这次进攻山东的国军不仅阵容强大,而且战术也非常严谨,他们接受了过去总被解放军各个击破的教训,各部队非常集中,一旦一支部队受到解放军攻击,其他部队立即就能就近支援。面对强大而又狡猾敌军,华野并没有急于跟他们作战,而是积极寻找战机,待机而动。 出于上述考虑,陈毅、粟裕两位首长下令华野主力撤到了莱芜和新泰以东进行隐蔽。

国军担任总指挥的顾祝同误以为华野怯战,于是下令各部向我解放区腹地急速进军。国军第一兵团是进攻的主力,有20万之众,汤恩伯是这支部队的司令官。国军的2、3两个兵团负责策应,分别向北、向东进攻。

但是华野的“怯战”,让国军主力集团胆气大增。74师正好是主力集团的骨干力量,张灵甫不等第2、3兵团到位,就急于向坦埠发起进攻。当然,张灵甫并不是孤军深入,他既有25师和83师的配合,又有48师和65师负责两翼的安全。 但正是74师的这种进攻态势,让陈粟两位首长发现了战机。陈粟通过研究作出判断:74师虽有另外4个师的配合,但是该师跟其余各部之间有较大空隙,为华野分割包围创造了有利条件。

特别是张灵甫作为王牌师的师长,自恃地位高功劳大,总是看不起其他各师的师长,跟其他各师长素来不和,华野一旦对其发动攻击,其余各师必定不会真心相救,这为歼灭74师也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陈粟二位首长还认为,74师位居国军五大主力之首,假如能歼灭74师,必能震动国军,动摇国军士气。 出于上述考虑,陈粟二首长下定了歼灭74师的决心,为此,他们决定集中5倍于敌人的兵力。在战术上,他们采取的是猛虎掏心的战法,派出6个纵队的兵力担任主攻分割歼灭74师,另外又派出4个纵队负责阻援,地方部队也调动起来负责对敌军进行袭扰。

1947年5月11日开始,74师开始北进,一路上,占领了几处重要据点,在整个进攻过程中,国军25师和83师都密切配合。74师准备14日向坦埠发起进攻。 13日晚,华野就开始向74师发起攻击。

同时华野派出1纵队第3师推进到敌65师的正面,防止65师前来增援,同时1纵还插在敌25师和74师之间,以阻止25师的增援。华野又派出8纵插在83师跟74师之间。华野这是要围歼74师。

张灵甫发现了华野的意图,随即放弃了进攻坦埠的计划,带领部队向孟良崮南撤,但是为时已晚,此时华野6纵已经占领垛庄,断了74师的后路,华野的优势兵力已经形成了对74师的包围态势。

顾祝同和蒋介石虽然发现了华野的意图,但他们并没有慌张,一是他们认为74师是美式装备,火力和战力都十分强悍,又占据有利地势。而周边的国军部队距离74师并不远,他们急令附近各师向74师增援,又令距离较远的部队火速驰援,他们要在孟良崮地区跟华野进行决战。

客观讲,当时的形势对华野来说,也是极其严峻的,华野虽然完成了对74师的包围,但是74师可是王牌,战力强悍,而附近又有10个整编师随时能够驰援,离74师最近的只有十几公里的路程,远一点的也只有一到两天的路程。

所以到15日的时候,陈粟两位首长一面命令阻援部队严防死守,不许一个援军进入74师阵地,一面急令主攻的各纵队不惜代价加快进攻速度。因为两位首长明白,一旦不能歼灭74师,很可能会遭到敌军的反杀,甚至我军有被围歼的危险。 但是战事却逐渐向对我军有利的方向发展,我军战士凭借顽强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打得74师节节败退。

15日13时,主攻部队发起总攻,到16日上午,各部先后拿下各个山头。在清点敌军人数的时候,发现相差万余人,于是部队严密搜索,终于发现了漏网的敌人。此战,堪称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从我军13日如发起攻击到16日全歼74师,老蒋都在密切关注着战事的发展,从74师被围之日起,老蒋就不断地命令周围各师不惜代价驰援74师,那些师长们深知不执行老蒋命令的后果,但是74师直到覆亡,也没有见着一支援军。

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国军各部都为了自保,他们不愿意犯险去施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张灵甫过去太过嚣张,依仗自己是王牌师长,跟各师师长处得关系紧张,那些师长们巴不得让解放军消灭了74师,他们才解恨。

张灵甫之所以敢冒险上山,其实是有一个幻想的,那就是他知道周围有很多友军,他上山的目的其实是坚守待援,而且他相信老蒋一定会下死命令,让友军前来救援,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友军竟然见死不救,让他在友军的眼皮底下,重演了马谡的历史。

(责编:李雨)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上一篇:“剩菜盲盒” 真的有人买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