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让23岁的胡耀邦当副部长,有人却不服
23岁,对于现在绝大多数人而言,正是刚出校园的年纪。但在革命年代,则是时势造英雄,英雄出少年。
1939年1月,23岁的胡耀邦出任了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如此年纪,如此高位,加之当时部长方强并不在岗位,他也实际代行了部长的职务。这自然也难免让有一些同志担心他无法承担这样的重任。
不过面对这些不同意见,毛主席却选择了大力支持胡耀邦,他甚至说:“既然你们认为胡耀邦担任组织部副部长不行,那就让他当部长吧。”
而之所以能让毛主席如此支持,胡耀邦当然是有着为人称道的能力的。
胡耀邦生于1915年,老家在湖南浏阳。
15岁时,他便加入了共青团,开始在湘赣根据地工作。凭着出色的表现,三年后18岁的他当上了青年部部长兼宣传部副部长,并转为正式党员。
而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胡耀邦也跟着大部队走上了漫漫长征路,期间担任了共青团的诸多职务。
1936年,红军部分主力计划东渡黄河,准备开始东征军事行动。
而胡耀邦被担任部队后勤负责人的李富春安排为12个区中的负责人之一。依靠着优良的工作作风,胡耀邦也脱颖而出,受到了李富春的高度赞扬。
众所周知,后勤工作很繁杂,不仅要管理武器弹药,还要负责到民间去筹款和征粮。可当时国内经济很困难,老百姓自然是没有冗余的钱粮资助,是以筹款筹粮也只能找地主。但红军的很多战士都曾经受到过地主的压迫,稍有不妥便容易激化矛盾,因此如何确保工作过程不过激,不产生负面影响就是关键。
胡耀邦在接到任职后,便严格要求属下遵守纪律,为防万一他还亲自指挥大家没收地主的财产,开展分粮斗争。
期间,他身边警卫员李柱发现一个地主家里有很多旧衣服、布匹、羊皮大衣和毛巾,于是就拿了一些准备用这些布料为胡耀邦换两件衣服。但胡耀邦得知后却严肃批评了李柱,并嘱咐他将东西送往区政府。
23岁,对于现在绝大多数人而言,正是刚出校园的年纪。但在革命年代,则是时势造英雄,英雄出少年。
1939年1月,23岁的胡耀邦出任了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如此年纪,如此高位,加之当时部长方强并不在岗位,他也实际代行了部长的职务。这自然也难免让有一些同志担心他无法承担这样的重任。
不过面对这些不同意见,毛主席却选择了大力支持胡耀邦,他甚至说:“既然你们认为胡耀邦担任组织部副部长不行,那就让他当部长吧。”
而之所以能让毛主席如此支持,胡耀邦当然是有着为人称道的能力的。
胡耀邦生于1915年,老家在湖南浏阳。
15岁时,他便加入了共青团,开始在湘赣根据地工作。凭着出色的表现,三年后18岁的他当上了青年部部长兼宣传部副部长,并转为正式党员。
而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胡耀邦也跟着大部队走上了漫漫长征路,期间担任了共青团的诸多职务。
1936年,红军部分主力计划东渡黄河,准备开始东征军事行动。
而胡耀邦被担任部队后勤负责人的李富春安排为12个区中的负责人之一。依靠着优良的工作作风,胡耀邦也脱颖而出,受到了李富春的高度赞扬。
众所周知,后勤工作很繁杂,不仅要管理武器弹药,还要负责到民间去筹款和征粮。可当时国内经济很困难,老百姓自然是没有冗余的钱粮资助,是以筹款筹粮也只能找地主。但红军的很多战士都曾经受到过地主的压迫,稍有不妥便容易激化矛盾,因此如何确保工作过程不过激,不产生负面影响就是关键。
胡耀邦在接到任职后,便严格要求属下遵守纪律,为防万一他还亲自指挥大家没收地主的财产,开展分粮斗争。
期间,他身边警卫员李柱发现一个地主家里有很多旧衣服、布匹、羊皮大衣和毛巾,于是就拿了一些准备用这些布料为胡耀邦换两件衣服。但胡耀邦得知后却严肃批评了李柱,并嘱咐他将东西送往区政府。
因此当地人一提起他带的队伍,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夸奖,得了人心,招兵就也变得很容易了。他负责的区域就招了1000多名新兵,而且筹集了大量的粮食,这也是12个区里成绩最好的。
而在当年的东征总结会议上,对于胡耀邦,毛主席也是不吝表扬。
“还是个幼稚味没完全脱掉的同志嘛!”
“你的名字为什么要取为‘耀邦’呢?”
毛主席亲昵的问话,胡耀邦则答到:“‘耀’字有‘光明’和‘光荣’的意思,而‘邦’是指‘国家’,长辈这样取名是希望我长大后能够为国家出力,成为治国安邦的人。”
对于这番回答,毛主席也甚是满意。还赞扬他的后勤工作干得好,筹款第一,扩红第一,要求其他同志也要学习他的工作方法。
虽然此时的胡耀邦和毛主席的对话只有这几句,但显然他的表现已经在毛主席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7年,中央安排胡耀邦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过了没多久,一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伍云甫被调到其他办事处工作,导致该职务空缺,最后领导决定让他顶上去。
在抗大的这段岁月里,胡耀邦重新和阔别多年的书本书桌打交道,成了大家眼中学习最发奋的人。当时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多次公开表扬他。期间他也多次听了毛主席在抗大的讲课,受益匪浅。毛主席也多次问他有什么学习心得体会,他总能说出令毛主席颇为满意的回答,而且还能提出更有新意的观点。
1937年10月,毛主席提出让他担任抗大政治部副主任,要知道此时的胡耀邦也不过22岁。
为此,也有不少人认为他太过年轻。但毛主席却“执意”让他担任了副主任职务。
原因很简单,既是信任,同样也是对能力的肯定。
而为了进一步开展宣传教学工作,毛主席还给他安排了任务,让他把校刊办好,把文章写好。
“你不会可以学嘛!还可以让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写稿子嘛!”
“那就请主席写一篇稿子吧!”
“你这马上就将我军了。”
就这样毛主席的稿件带动下,胡耀邦的努力下校刊工作走上了正轨。
后来胡耀邦又带领同志们在瓦窑堡开展工作,当时瓦窑堡的国民党县长田杰生经常找各种借口为难他们,他采取机智灵活的策略据理力争,同时不把事情闹大闹僵,最终迫使对方让步,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
1939年,在毛泽东的支持下,胡耀邦担任了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作为对比,同时期的与他相同等级的其他几位部长和副部长,可以说都是他的长辈人物,例如陶铸、吴溉之、王学文、谭政。
这自然也让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他太年轻,但毛主席还是坚持一定要让他当,甚至还说出了让他当部长的话。
他也幸不辱命,自己也知道年轻难以服众,于是积极同很多老同志们沟通谈话,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1943年,胡耀邦发现“抢救失足者运动”没有把握好原则,冤枉了一些好同志,于是向毛主席提出了意见,毛主席欣然采纳。
之后他一直兢兢业业,1982年当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9年他在开会的时候突发心肌梗塞,一周后抢救无效因病逝世,享年74岁。
(责编:李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