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房治理成难题,专家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近年来,随着“网约房”快速发展,一系列监管漏洞和治理难题浮出水面。
记者在广东广州、江苏南通等地调查发现,网约房在监管上存在无法实现“四实”制度(实名、实数、实时、实情),同时也成为违法犯罪滋生的温床。一些“三无网约房”更是让人觉得乱象频频。
所谓的“网约房”具有在线选房、电子支付、密码解锁、无须见面等特点。
然而,这个新兴业态在监管上却显现出一些漏洞,无法有效实施实名登记等制度,给违法犯罪提供了便利。在这其中,一些“三无网约房”更是成为治理的难题。
调查中发现,“网约房”在网络平台上通常不会在明显位置显示详细商户信息,让顾客在选择时难以了解房源的具体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网约房并没有执行实名登记制度,有的通过短信提供详细信息,甚至无需提供身份证和人脸识别,让“自助入住”变得异常简便。
近期,一些案例显示未成年人在网约房内吸食毒品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治理中的新难题。
案例中,一名00后男孩失踪后被发现在“网约房”内吸食含有合成大麻素的“上头电子烟”。
近年来,随着“网约房”快速发展,一系列监管漏洞和治理难题浮出水面。
记者在广东广州、江苏南通等地调查发现,网约房在监管上存在无法实现“四实”制度(实名、实数、实时、实情),同时也成为违法犯罪滋生的温床。一些“三无网约房”更是让人觉得乱象频频。
所谓的“网约房”具有在线选房、电子支付、密码解锁、无须见面等特点。
然而,这个新兴业态在监管上却显现出一些漏洞,无法有效实施实名登记等制度,给违法犯罪提供了便利。在这其中,一些“三无网约房”更是成为治理的难题。
调查中发现,“网约房”在网络平台上通常不会在明显位置显示详细商户信息,让顾客在选择时难以了解房源的具体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网约房并没有执行实名登记制度,有的通过短信提供详细信息,甚至无需提供身份证和人脸识别,让“自助入住”变得异常简便。
近期,一些案例显示未成年人在网约房内吸食毒品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治理中的新难题。
案例中,一名00后男孩失踪后被发现在“网约房”内吸食含有合成大麻素的“上头电子烟”。
南通市警方表示,为了守护未成年人的安全底线,已经在治理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警方提出的“五必须”要求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入住时的身份核验、监护人联系方式登记等环节。然而,调查中仍发现“网约房”未经有效监管,依然存在漏洞。
南通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陈磊表示,针对未成年人入住住宿业的特殊情形,需要引导业主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意识,及时报告可疑情况,共同维护社会环境。
他还表示,去年该市在江苏省率先制定了《关于规范住宿类新业态治安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并在今年暑期的专项整治中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在一些地区,如江苏省常州市,警方已经在治理过程中将网约房纳入特种行业管理,并要求店家执行“五必须”制度。
常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二大队队长李军介绍,该市已经摸排了2000余间“网约房”,对不规范经营进行了相应处罚。
他指出,通过对“网约房”管理模块深度研判,成功抓获了一批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进一步净化了住宿类新业态经营秩序。
然而,南通市宿豫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江婷指出,虽然有些“网约房”已经进行了报备,但监管仍存在盲区。
她表示,各大平台对网约房经营者的资格、营业执照等信息几乎没有实质性甄别,这使得“网约房”在实际情况与宣传图片不符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让“网约房”早日脱离“治安洼地”,江苏省常州市警方已经在今年3月实施了《常州市网约房治安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引导该业态有序、健康发展。
江婷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加快推动立法工作,完善法规,提高对“网约房”监管的效力,使其成为“阳光房”,为社会创造更加安全、有序的居住环境。
(责编:薛添翼)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