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再通胀成为2024年主线,成本轮救市的关键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西陆网 时间:2025-07-11 21:38
导读:银子要动起来,才是钱 近期,央妈有一段话,其实很重要,但是,市场的关注度严重不足: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要知道,这是PPI和CPI连

银子要动起来,才是钱

近期,央妈有一段话,其实很重要,但是,市场的关注度严重不足: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要知道,这是PPI和CPI连续负增长的背景下,是国内偏通缩的环境下,这种提法就很有意思了。

如果换个表达,或许大家更加清楚:价格负增长不好,我们要再通胀。

人为刺激通胀,已经到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除了企业盈利可以修复,更重要的是钱会流动起来。

如果一直偏通缩,那钱更值钱,谁还买买买?

大家都不买,都去囤钱,那内需怎么办?

这种连锁反应,会严重打击企业、就业、财政、地产、股市、养老金融资等方方面面。

事实上,2023年,我们也已经看到了!!!

所以,要拔高货币乘数。

银子要动起来,才是钱

近期,央妈有一段话,其实很重要,但是,市场的关注度严重不足: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要知道,这是PPI和CPI连续负增长的背景下,是国内偏通缩的环境下,这种提法就很有意思了。

如果换个表达,或许大家更加清楚:价格负增长不好,我们要再通胀。

人为刺激通胀,已经到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除了企业盈利可以修复,更重要的是钱会流动起来。

如果一直偏通缩,那钱更值钱,谁还买买买?

大家都不买,都去囤钱,那内需怎么办?

这种连锁反应,会严重打击企业、就业、财政、地产、股市、养老金融资等方方面面。

事实上,2023年,我们也已经看到了!!!

所以,要拔高货币乘数。

就是要让大家把手里的钱流转起来,动起来,换手起来。这样,同样一笔钱多转几次,马上市场上的货币流动性就会大幅提高,进而带动内需启动。

所谓的偏通缩,也就会在货币乘数提高的过程中,慢慢的烟消云散。

也因此,我们可以说,今年货币政策的刺激,无论用什么样的组合拳,强化大家通胀预期,将物价指数拉回正数,已经是人家的KPI了。

因为,这是决定本轮救市成败的最关键一步!!!

事实上,本轮救市也出了不少政策,有关拔高货币乘数的举措,已经好几个了:

1、上游大型制造业国企央企的产成品开始逐步启动涨价;

2、棚改+PSL+城中村改造+地产回购;

3、央妈信贷投放不仅关注GDP,还要关注物价。

可以说,这几个如果全部加速落地,那二季度我们就可以看到物价很明显的“起色”。

特别是,如果3~4月能够有一波降息,彻底改变大家的通胀预期,那整个“再通胀”会进一步提速。

现在国内要的就是“再通胀”。

钱没有少放,可是钱不动,大量的资金在商业银行体系内趴着不动,甚至不在乎利息少。

如果一直如此,那我们经济还怎么发展?

为此专家学者找了很多其它的理由来解释这个现象,比如资产负债表衰退等等。

可是,村里的态度很简单,基础货币没有少放,信贷投放也不少,核心是货币乘数不起来,所以拒绝再拼命投放过量的基础货币。

于是,市场很不爽,开始各种倒逼,甚至各种资产甩卖。

这种相互倒逼的做法,引发了内需进一步疲软,房股也是备受打击。

然而,如果再通胀策略成功,那就会完全不同了!

因为,持有货币的成本开始增长,货币的购买力开始明显缩水,跑赢通胀的压力逐步超过进行投资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只要平衡导向这个方向,那做空法币就成了“人间正道”,买买买和拼命投资,也就又回来了。

用极端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阿根廷去年全年通胀率达211.4%,已经是恶性通胀的水平了。与此同时,通过统计全球一些主要股指,在全球主要股市当中,2023年股指涨幅最大的是阿根廷的MERV,其涨幅高达347%,算术平均每天涨幅接近1%。

再来看看隔壁日本不那么极端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日本总务省19日公布的2023年平均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生鲜食品除外)为105.2,较上年上升3.1%。涨幅高于上年的2.3%,为1982年以来41年新高。与此同时,日经225于2023年二季度开始上行,2023全年涨幅30.13%。

也就是说,民众面对通胀压力,拥有强大的做空法币的冲动,直接就把本地的资产价格直接炒上去了。

大家还不清楚吗?!

其实,美国、印度等市场,也是如此。

只要再通胀回归,那货币乘数就会启动走强,国内的悲观情绪不仅是一扫而光,而且还会强势进行投资和买买买。

需要看到,这些经济体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都已经开启了“工资—通胀”螺旋式强化的模式。

即,通胀起来了,给员工加薪;员工涨薪,企业负担提高,就涨物价来分摊成本压力。如此往复,通胀自然是非常顽固。

在这里,可以适度略微提高最低保障工资,温和促进中国特色版本的“工资—通胀”螺旋式强化的模式。最好的办法不是企业做,因为企业负担已经很重了。而是所有吃体制饭的(广义,包括但不限于教师、医生、国企等等),先拉一波。当整体物价指数开始回暖,企业的盈利开始改善,用工开始紧张,市场经济会自发调整拔高体制外的收入。

哪怕是阶段性举债来促进,也是可以考虑的。只要这波货币乘数起来了,国内总需求真的维稳了,那受益的还是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总比现在各行各业各种卷,强得多。

紧日子是要过,但是,2024年先不过,等拉起来了再说呗。

先把眼前的困境对付过去,共度时艰,先让广大民众有一份工作,才是根本。

天大地大,老百姓有口饭吃比什么都大,企业有活可干有钱可赚比什么都大。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果再通胀启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显而易见,这将是今年投资的主线之一,确定性和投资标的的弹性会比较大。

凡是能够通过涨价把压力甩出去的,都是好东西,都是2024年值得高看一头的。

这和我们说的科技概念还不同,这是实实在在的利润,更体现了这些企业强大的定价权能力。

此外,后续楼市救市逐步有效后,如何跑赢通胀又成了核心问题。

那么,楼市中有含金量的标的也会提前出现流动性恢复,进而逐步带动价格修复。

也就是说,2024年,中国经济的逻辑就是要跟国际接轨,过去几年国际社会中主要经济体的路,我们也要逐步去走了,已经扛不住了。

我们这里痛骂通缩引发的萧条,指责村里的不作为。

那么,就学习美国的好榜样,逐步让通胀回归,哪怕速度慢一点,但是,方向是这个方向。

关键是,大家是否准备好了?

(责编:李雨)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