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能源转型,都是国运胜负的拐点
前不久,和一位金融圈的朋友聊起了新能源产业。
聊天的内容,只能说,用“夸张”来形容了。
曾几何时,欧洲带头、美国紧跟,想要用绿色能源卡住我们发展的脖子。
就是严格限制我们的碳排放,天天渲染中国排放是全球第一。
如果中国要多排放,那就要向发达国家买碳排放的“额度”。
如果你不从,就用全球舆论鼓噪,说你反人类,要看着环保风暴出现,要看着人类全部灭亡。
有意思的是,俄乌冲突后,这些货突然都不说了。
比较“诚实”的是英国人,精确说,不会用牺牲老百姓的福祉来搞环保。
这已经不是双标的问题了,这就是种族主义!
即,它不能收割你了,它就放弃这条线路;它如果有机会收割你,它就盯着这个战线猛攻你。本质上,发达国家都是秉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诛之,可割之。”
如果把碳排放阳谋看作是顶级收割术,其实还是有点看不起西方了。
大争之世,阴谋阳谋迭出,必然是套中套,雷中雷,环中环的。
我们以前总觉得,西方牛逼,学习西方。可是,我们也应该明白,正是因为人家牛逼,所以人家就会把我们培养成待宰的羔羊。
因此,我们不是要“以美为师”,格局小了。我们要“以天下为师”,所有的国家的经济史我们都要去研究,他们的资源我们都要调动。这才是新中华文明该有的气宇轩昂!
西方原本的想法是,用绿色能源渐进式替代石油,这也意味着全球制造业国家全部受制于美国的同时,中东也会被废了。那么,地缘游戏规则必然重塑,美国将其它国家当作自己的“国运加油站”也就可以玩起来了。
前不久,和一位金融圈的朋友聊起了新能源产业。
聊天的内容,只能说,用“夸张”来形容了。
曾几何时,欧洲带头、美国紧跟,想要用绿色能源卡住我们发展的脖子。
就是严格限制我们的碳排放,天天渲染中国排放是全球第一。
如果中国要多排放,那就要向发达国家买碳排放的“额度”。
如果你不从,就用全球舆论鼓噪,说你反人类,要看着环保风暴出现,要看着人类全部灭亡。
有意思的是,俄乌冲突后,这些货突然都不说了。
比较“诚实”的是英国人,精确说,不会用牺牲老百姓的福祉来搞环保。
这已经不是双标的问题了,这就是种族主义!
即,它不能收割你了,它就放弃这条线路;它如果有机会收割你,它就盯着这个战线猛攻你。本质上,发达国家都是秉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诛之,可割之。”
如果把碳排放阳谋看作是顶级收割术,其实还是有点看不起西方了。
大争之世,阴谋阳谋迭出,必然是套中套,雷中雷,环中环的。
我们以前总觉得,西方牛逼,学习西方。可是,我们也应该明白,正是因为人家牛逼,所以人家就会把我们培养成待宰的羔羊。
因此,我们不是要“以美为师”,格局小了。我们要“以天下为师”,所有的国家的经济史我们都要去研究,他们的资源我们都要调动。这才是新中华文明该有的气宇轩昂!
西方原本的想法是,用绿色能源渐进式替代石油,这也意味着全球制造业国家全部受制于美国的同时,中东也会被废了。那么,地缘游戏规则必然重塑,美国将其它国家当作自己的“国运加油站”也就可以玩起来了。
这就像美国用“石油—美元”替代了大英帝国的“煤炭—英镑”,从此攻守易势。
而且,能源转型本身也是超级大的产业,甚至会连锁带动大量新的牛逼产业出现。
只不过,这次中国的新能源崛起太猛太快,将西方的算计直接打乱了。
试问,人家怎么可能不恨我们?顶级阳谋哪儿这么容易谋划的?
中国新能源到底多猛?以下是公开数据:
2023年,中国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的比例达到约44%。2021年和2022年,这一比例分别约22%、32%,保持快速上升趋势。2023年,中国新能源装机增量远超行业预期,其中光伏更是一枝独秀,全年新增装机容量2.2亿千瓦,同比增约1.5倍,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近六成。光伏在2023年一年的新增装机数字接近2019~2022年四年的新增装机总和。
这还仅仅是新能源电力领域,如果考虑到这些电力要用于电动车等其它场景,那中国的绿色能源就是成体系的。
大家经常会看到,我们公布的GDP数据好像很厉害,包括一些信贷投资数据也是很夸张。
这其中,就跟我们的新能源转型有着紧密关联。
现在,我们做成事情了,可能不少朋友未必当回事。
以前,俄罗斯看不上我们,要卖天然气给日本;印度跟我们有矛盾,就说要封了印度洋;新加坡经常摇摆,还装出中立;欧美玩“碳排放”阳谋。
正常情况下,这么一顿操作,中国本不应该有能源突破的可能。
但是,我们这几年都是以全国固定投资20~40%的权重在怒砸新能源体系,筹建电力交易场所,筹建碳市场。
这就使得我们在技术、市场规则、场景应用、东西部经济发展再平衡等很多领域全部考虑进去,堪称史诗级的。
所以,现在如果西方还要卡我们的能源脖子、印度还要封锁印度洋、俄罗斯还要选天然气客户,我们虽然还会受到影响,可已经远不如过去。
更关键的是,新能源庞大体系意味着,我们正在努力的从底层逻辑突破“石油—美元”。
如果没有新能源体系,我们依然大量依赖进口石油,那今天美国用美元卡住我们,这是什么样的后果?!
因此,我们可能暂时感觉整个社会在拼命砸钱在这些暂时看不出巨大经济效益的地方,但是,长期则是全面利好。
原本我们花点钱直接买石油就可以搞定的,现在要费这么大功夫自己搞新能源,短期是经济效应偏低的。可是,将来中美进入白刃战,甚至我们就是要轰平东南那些反贼的时候,战略价值就出来了。
现在,中国能源转型,美国贩卖天然气,能源霸权争夺战开启。
美国是将欧洲的天然气生意抢过来了,但是,未来新能源转型时代,中国的能源战略则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
毕竟,天然气是开采,我们新能源其实是制造业产能扩张。真要拼起来,谁将来产能可以无限放大,这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新能源体系确实可以帮助全球很多地方摆脱“石油—美元”体系。
从这个维度而言,将来中国其实也是“卖油郎”,只是我们的产成品是新能源产能。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未来在全球的能源市场也会有一席之地,我们的制造业不会轻易被成本端随意卡脖子。
这次中美金融战,里面很有值得玩味的东西。
大家仔细品,如果我们现在还是严重依赖海外能源,而且必须用美元支付,那,美国极限加息下抽干我们的离岸美元流动性,这将是什么样的光景。
作为对比,欧洲、日韩、印度、东南亚等有一些制造业基础的经济体,哪个能源不被人家卡脖子?
然而,到了今天,中国制造业已经有了走向能源不被完全卡脖子的底气。
放眼全球,只有中美俄,但是,俄罗斯的制造业是工业革命2.0版本的,而眼下我们跟美国PK的是谁先进入工业革命4.0。
我们看上去是在发展绿色能源,其实也是给了美国金融霸权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中国越来越多关键性的东西不用依赖美元去进口,作为全球GDP老二的中国就是实质性的在“去美元化”,那美国在全球经济势力版图少了如此关键的一环,这个霸权的折扣打的不小。
高手做事,从来是只干不说。
嘴牌响彻天的,基本上,没几个能够干成事的。
短期来看,我们的经济承压还有我们用国产替代付出巨大的代价去替换了原本直接购买海外的供给。然而,真的我们工业革命4.0成功了,配合“新能源—人民币”体系重塑完备,那鹿死谁手,就为未可知了。
放眼全球,如此炸裂的打法,除了中国,还有谁?
如果说,每一次能源转型都是国运胜负的拐点,那么,这一次,我们的国运还有进一步腾飞的机会。
如果没有能源转型成功,后果才是不可设想的。
走美国的路,让美国无路可走。
(责编:李雨)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