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看护烈士墓70余载:匆匆见一面,守了一辈子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21 02:06
导读:村民王素玲一家人看护烈士墓70余载—— 匆匆见一面,守了一辈子 ■本报特约记者 段艳梅 上图:王素玲生前擦拭烈士墓碑。王慧芳提供 “才知道老姐姐走了,没能送她

  村民王素玲一家人看护烈士墓70余载——

  匆匆见一面,守了一辈子

  ■本报特约记者 段艳梅  

上图:王素玲生前擦拭烈士墓碑。王慧芳提供

  “才知道老姐姐走了,没能送她最后一程,我太遗憾了……”5月23日,安徽省萧县张庄寨镇丁庄村村民王亚东,接到从上海打来的一个电话,不由泪湿眼眶。

  打电话的老人,是74岁高龄的赖忆淮。他口中的老姐姐,是王亚东的母亲王素玲,一个月前走完了86岁的生命历程。

  两家人非亲非故、相隔千里,是什么样的情谊,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故事要从淮海战役说起。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进行到第三阶段,华东野战军即将对敌发起总攻。

  一天下午,5名解放军指战员突然来到王素玲家。其中一位对王素玲的父亲王长治说:“长治哥,我叫赖峰,你弟弟王保哲让我来看看你……”原来,赖峰和王素玲的叔叔王保哲同在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32团,是一对亲密战友。

  赖峰一行的到来,让全家人非常高兴。王长治拉着赖峰的手嘘寒问暖,12岁的王素玲看着赖峰,感觉像家人一般亲切。

  战事紧张,赖峰匆匆离去。不料,几小时后,便传来噩耗:赖峰离开后直奔魏楼参加战斗,激战中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时年32岁。

  “赖兄弟是广东人,在这儿无亲无故,我们就是他的亲人。”万分悲痛的王长治,找到部队休整地,申请安葬赖峰烈士。经部队领导批准后,他用家里仅有的一车小麦换回一口棺材,把烈士安葬到自家田地里。

  王保哲在淮海战役后,继续随部队转战上海、福建等地。得知赖峰牺牲消息,他特地来信叮嘱家人要好好照看。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赖峰给年幼的王素玲留下深刻印象。此后,每次父亲来坟前祭奠时,她都会跟在父亲身边,添一把土,献一把松枝、野花。

  1960年,父亲王长治因病去世。老人临终前嘱咐23岁的王素玲说:“赖峰叔叔的墓就交给你照看了,他是咱亲人,咱家人要世世代代守好他。”

  从此,王素玲像父亲一样担起了守墓的责任。她让儿子、儿媳妇都称呼赖峰为爷爷,并想方设法寻找赖峰的亲人。

  2009年,王素玲终于找到了烈士的遗腹子、定居上海的赖忆淮。年过花甲的赖忆淮赶到丁庄村,站在父亲的墓冢前,热泪纵横。“母亲为我取名忆淮,就是要我牢牢记住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父亲。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老姐姐替我尽孝心。老姐姐一家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此后,王素玲会经常让儿子王亚东拍几张照片,发给他的“忆淮舅舅”。照片中,有新描好祭文的墓碑,有碑前愈加苍翠的松柏,有周边群众和学生祭奠缅怀的场景……

  寒来暑往,岁月更迭。王素玲年事渐高,身体时有小病小痛。儿女们想让王素玲搬到县城住,对她说:“我们会经常带您来看赖爷爷。”但王素玲不肯,“我走了,赖叔就孤单了。”

  今年清明节,是王素玲最后一次祭扫。当时,因病住院的她,不顾身体虚弱,执意赶回老家。在儿子帮助下,王素玲颤抖着双手,又一次将鲜花敬献在墓碑前。

  “匆匆见一面,守了一辈子。”说起王素玲一家人的故事,村民言语中满是敬佩。王亚东将母亲的话牢牢记在心里:“赖峰爷爷是咱亲人,咱家人要世世代代守好他……”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