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革命诗词背后的故事丨站在革命最前线的“老战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21 02:06
导读:林伯渠1886年出生于湖南临澧,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并称“延安五老”。1945年3月林伯渠60寿辰之际,中共中央发表

    初抵吴起镇

    林伯渠

    一年胜利达吴起,陕北风光慰所思。

    大好河山耐实践,不倦鞍马证心期。

    坚持遵义无穷力,鼓励同仁绝妙诗。

    迈步前进爱日永,阳关坦荡已无歧。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林伯渠怀着满腔喜悦写下来这首诗。诗作前四句赞扬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后四句回顾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和毛泽东的英明领导,表达继续把革命推向前进的坚定信念。

    林伯渠像。新华社发(资料图片)

    林伯渠1886年出生于湖南临澧,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并称“延安五老”。1945年3月林伯渠60寿辰之际,中共中央发表了经毛泽东亲自修改的祝词,称赞他是自辛亥革命以来,总是“站在革命的最前线”的“革命老战士”。

    1920年8月,林伯渠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加入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最早的党员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林伯渠参加了南昌起义。1933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财政部部长,并于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红军长征时,林伯渠任红军总供给部长,主要任务是负责筹粮筹款。组织上给他配了一匹马,可他却很少骑,总是把文件和警卫的背包驮在马背上,自己则拄着一根从瑞金带来的棍子,高一脚低一脚地步行。警卫员多次劝他上马,他都风趣地说:“大家都用两条腿走,我现在已经多了一条‘腿’了,为什么一定要用四条腿呢?”

    长征路上,林伯渠有五件宝:棍、帽、草鞋、粮袋、军包。他常常说:“行军带上五件宝,不怕目的达不到。”每次行军,林伯渠总是一手提小马灯,一手拄着那根从瑞金带来的拐杖,照顾着同志们。红军女战士李坚曾用山歌这样唱道:

    年过半百老英雄,又当部长又当兵。

    山高水深何所惧,手举马灯照人行。

    长征结束后,林伯渠继续坚持把革命推进向前的坚定信念,将余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1937年9月至1949年,林伯渠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对陕甘宁边区的巩固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37年起,他多次担任国共谈判的中共代表,后又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林伯渠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林伯渠是“延安五老”中去世最早的一位。1960年5月,他被诊断患有严重的心肌梗死,却依然埋头工作。5月29日,因病情突然恶化,抢救无效,74岁的林伯渠与世长辞了。邓小平在悼词中说:“林伯渠同志的伟大革命斗争精神,维护党的正确路线的坚定立场和密切联系群众、艰苦朴素的作风,永远值得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

    (资料整理:张三丰,资料来源:新华网、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上一篇:红色历史是咱们的“传家宝”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