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一江碧水连血脉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21 02:02
导读: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与贸易中心,有“东方之珠”美誉。然而,翻开香港的史册,干旱缺水曾长期困扰着香港,每遇大旱,水荒必至。1963年6月,中央政府发出《关于向香港供水谈判问题的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与贸易中心,有“东方之珠”美誉。然而,翻开香港的史册,干旱缺水曾长期困扰着香港,每遇大旱,水荒必至。1963年6月,中央政府发出《关于向香港供水谈判问题的批复》,周恩来总理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香港同胞渡过难关”。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简称“东深供水工程”),这项伟大的事业就此拉开序幕。

  陈启文创作的报告文学作品《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年3月)以饱蘸深情的笔墨为读者再现了工程建设的过程,表达香港与祖国内地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感情,并以此向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致敬。

  当旱魃横行的水荒已为往事,当从未经受过水荒的香港年轻一代畅饮着甘甜的东江水,东深供水工程的奋斗史、一代代东深人的奉献与牺牲注定需要铭记。《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讲述了珠三角地区的上万名工程建设者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克服重重挑战,在东江与香江之间搭建起一条对港供水生命线的真实历程。

  作者抵达当年多个施工现场,追踪采访工程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再现工程建设的火热场面。作品通过对曾光和王泳这两位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开创者生平事迹的寻觅打捞,揭示出从抗日时期的东江纵队到东深供水工程之间的血脉传承。时空的接力,两种战斗精神的融合,为作品增添了历史的厚重与纵深感。

  东深供水工程总指挥曾光是东江纵队的老战士,时任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他抽调一批精兵强将,进行实地勘测和初步设计。地形范围大、测量仪器笨重、山势陡峭临近悬崖、山体滑坡风险大……拓荒者们用绑了草绳的鞋子防滑,不顾自身安危,在根本没有路的地方印上了脚印,把勘测到的信息一一标注到勘测图上。“他们是用自己的躯体和生命在一寸一寸地测量,每完成一次测量任务,都有死过一次又重生般的感觉。”

  工程建设者中人数占比最多的是普通劳动者,他们在建设中边干边学,夜以继日地燃烧着自己的热血与青春,一辈子守望着这条生命线。作品字里行间溢满深情,赞颂建设者们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形象生动的书写,让读者看到昔日建设者们眼中坚定的信念。他们是一波波巨浪,难关险隘挡不住他们,挫折苦累击不垮他们,为了香港的同胞,为了祖国的事业,在工程建设的战场上前赴后继,付出生命在所不惜。

  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是建设守护对港供水生命线的光荣团队,他们的事迹充分彰显了忠于祖国、心系同胞的家国情怀,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艰苦奋斗、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

  作品在描绘工程建设过程时也诠释了这一工程的重大意义——这是一个生命工程,是香港与祖国内地骨肉相连的一条血脉;这是一个政治工程,民生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维系着香港的繁荣稳定;这也是一个经济工程,保证了香港经济腾飞;这更是一个精品工程,凝聚着东深人“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信念。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