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打破“联合国军”秋季攻势的天德山战斗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21 01:37
导读:“不当英雄不下山” ——打破“联合国军”秋季攻势的天德山战斗 ■周 一 志愿军在天德山战斗中向敌军发起反击。 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不甘心就此停战的美

  “不当英雄不下山”

  ——打破“联合国军”秋季攻势的天德山战斗

  ■周 一  

志愿军在天德山战斗中向敌军发起反击。

  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不甘心就此停战的美帝国主义,不断在双方的实际控制线附近挑起事端,妄图通过武力方式,在朝鲜半岛攫取更多利益,进而迫使我方签订城下之盟。

  在当年的夏季攻势进展不顺利的情况下,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又重新制订了发起大规模攻势行动的计划。10月1日,范佛里特下达秋季攻势作战命令,在西起礼成江口、东至铁原约80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展开超过4个师的兵力,向志愿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其中,攻击的重点是志愿军第47军负责防御的高作洞至铁原西北的大马里一线,并以战线东北角的天德山为主要攻击方向。

  战前,第47军调整了前沿防御部署,将已坚守3个月的第140师换下,由第139师和第141师接替,其中,第141师第422团负责天德山一带的防御。尽管我军换上了得到充分休整的2个师的作战力量,但在短时间内,防御体系的构设并不完备,只能依托现有的野战工事阻击敌人。

  面对美骑兵第1师的进攻,第47军决心以“工事加火力”的方式,在现有阵地上进行坚决抵抗。此时,志愿军部队的武器装备得到改善,尤其是大口径火炮的数量明显增加。第47军装备和加强的火炮数量就达到215门,其中包括24门“喀秋莎”火箭炮,不仅能够为一线步兵作战力量提供充分的火力支援,还能有效压制敌军的远程炮兵。因此,第47军完全有信心完成志愿军总部赋予的防御任务。第47军指挥所一面命令前沿各师、团迅速调整兵力部署,在重要的支撑点加强工事构筑和地雷布设,一面将所属炮兵分为5个炮兵群,以火炮种类、口径大小为分级依据,逐一明确火力打击任务。

  9月29日,“联合国军”在西线的美军第1军,以美第3师2个团的兵力,在20多个重炮群和60多辆坦克支援下,向铁原以西志愿军第47军防守的夜月山、天德山至大马里一线阵地实施猛烈进攻。第47军第141师在炮兵配合下顽强阻击,共歼敌800多人。9月30日至10月2日,美第3师继续向292.0高地、天德山、418高地一线猛攻,我军顽强抗击,大量杀伤敌军,双方在阵地前沿形成对峙。根据敌军进攻的势头,第47军和第19兵团判断,敌军有将我军压制在临津江以西的企图,可能继续向北发起局部进攻或大规模进攻。志愿军总部在得知该情况后,结合战线其他地段的作战形势,要求第47军“必须依靠天德山坚固阵地,坚决顽抗”。

  10月3日,美第1军以美骑兵第1师全员和美第3师2个团及配属的外籍军团卷土重来,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第47军的天德山及其以南30公里的防御阵地发起全面攻击。处于战斗一线的团、营指挥员发现,敌军虽然声势浩大,其进攻战术却十分简单:先出动班、排规模的小股兵力进行试探性攻击,以此窥探我军的防御部署和重要的火力点,再实施一段时间的炮火打击,试图消灭我阵地上的有生力量,再发动团以上规模的冲锋,妄图一举攻克我军阵地。美军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战术,一是因为前一段的“血染岭”“伤心岭”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们不敢再贸然前进;二是美军第1军军长判断失误,认为此处不是志愿军的防御重点,工事会比较简陋。

  掌握了规律后,志愿军部队顺势而为,与敌军打起了“配合”:他袭扰,我部分还击以隐藏火力配系;他炮击,我大部隐蔽以保存有生力量;他冲锋,我全力抵抗以将其彻底击溃。几番交战下来,美军不仅没能占领一块有价值的阵地,自身伤亡还十分惨重。

  与此同时,支援天德山方向作战的第47军炮兵群发挥了重要作用。美骑兵第1师发起进攻的当天,就在冲击出发线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炮火打击,由1个坦克营和部分乘车步兵组成的快速支队,刚开始前进就被我军的炮弹牢牢钉在了出发线上。敌军在其他地段同时展开的3个步兵营,也在进攻过程中遭遇我军炮兵的拦阻射击。密集的炮火形成了阵地前的“铁幕”,令敌军寸步难行。我军炮兵群充分利用大口径火炮和“喀秋莎”的远距离射击能力,对处于纵深地带的敌军炮兵部队实施了有效压制,很大程度上制约其发挥作用。

  防守天德山主阵地的第141师第422团1个加强营,顽强抗击敌军2个团以上兵力规模的猛攻,平均每天击退敌军10多次冲锋。该团5连官兵战前便提出“争取创造英雄班,不当英雄不下山”的口号,做好了与敌军血战到底的准备。战斗中,弹药打光后,他们就用石块砸或同敌军拼刺刀,待击退敌军后,又赶紧打扫战场、收集武器弹药,随时准备应对敌军下一次进攻。激战3天后,我军消灭了几乎5倍于己的敌军,完成了上级赋予的防守任务,于10月5日主动撤出阵地。

  仅10月3日,第139师即顽强击退美骑兵第1师3个多营的23次冲锋。尤其在第415团1个营阵地上,该团以多种炮兵火力予以集团冲锋的敌军以重大杀伤。4日和5日,该团继续抗击敌军3至4个营的攻击。

  10月6日开始,攻击严重受挫的“联合国军”逐渐降低了进攻的规模和频率,从对第47军防御阵地的全面进攻,改为逐点攻击天德山以西334高地至高作洞地段的诸高地。随后几天,第47军在该地段的各高地与敌军进行了反复激烈的争夺。10月10日,第47军将位于纵深的第140师派往前线,接替第139师防务,继续与敌激战。战至18日,我军基本完成了防御任务,将防守线稳定在鱼积山里、正洞、上浦坊东山一线。

  在20多天时间里,志愿军第47军同美军展开了激烈战斗,平均每个阵地每天要承受2万多发炮弹的轰炸,多数阵地被炸成松土。然而,敌军仅前进了不到3公里,却伤亡2万多人,精心策划的秋季攻势在西线宣告破产。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