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从遏敌之锋看有限作战 ——袁崇焕击退金军的宁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21 01:34
导读:从遏敌之锋看有限作战 ——袁崇焕击退金军的宁远大捷 ■晏圣林 苏 波 广东省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内的袁崇焕石雕像。 原 典 期于遏敌之锋,而非期于敌之尽也

  从遏敌之锋看有限作战

  ——袁崇焕击退金军的宁远大捷

  ■晏圣林 苏 波  

广东省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内的袁崇焕石雕像。

  原 典

  期于遏敌之锋,而非期于敌之尽也。

  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多样的。《投笔肤谈》中谈到的这点,指的是在某些具体的条件下,如果能够遏制敌人的进攻势头,对其实施有效压制,迫使其放弃原有的作战目的,直至丧失继续战斗的意志,也不失为一种高效的作战方式。

  经典战例

  萨尔浒之战后,金军占据了辽中、辽东的大部分土地,努尔哈赤还将都城先后迁至辽阳、沈阳,进逼辽西地区,企图威胁明朝的山海关要塞。1622年,明朝兵部尚书孙承宗调任辽东经略,他采纳了袁崇焕关于修缮加固宁远城的建议,用4年时间打造了以宁远为中心的宁锦防线。

  1625年,孙承宗被人陷害,新任的辽东经略高第主张撤兵关内固守,却遭到袁崇焕的极力反对。袁崇焕率领仅剩的1万余人固守宁远城。努尔哈赤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良机,在1626年正月,他率领10余万金军大举西进,兵临宁远城下。

  此前从未亲自指挥过一场战斗的袁崇焕,面对气势汹汹的金军,反而表现出如一位老将般的沉稳与冷静。他深知宁远城虽小且是孤城突出,但这座城池的防御工事是他多年来一点一点指导修筑的,尤其是城池四角部署的11门红夷大炮,其各项技术性能在当时属于世界先进水平。此外,他还特地从广东老家调来了火器把总彭簪古,此人曾接受葡萄牙炮师的训练,对火炮操作使用的经验丰富,在宁远军中专门负责训练炮手。

  在金军围城的第一天,袁崇焕就命令部分火炮趁夜射击敌军大营,结果“一炮歼虏数百”,给努尔哈赤一个下马威。次日,金军大举攻城。为防止火炮袭击,他们专门制作了以厚木为挡板、以牛皮为蒙皮的“楯车”,掩护步兵前进。对于敌军此举,袁崇焕早有准备,在战前,他就已经命人测量好距离和角度,将炮口对准金军冲锋的必经之路。敌军一动,大炮开火,结果“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就连看似坚固的“楯车”也如“拉朽”一般不堪一击。

  金军士兵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炮火,一天下来,虽然伤亡情况尚可承受,但是士兵的内心已经濒临崩溃。第二天,努尔哈赤再次下令攻城,一向以彪悍著称的“满洲勇士”却徘徊在大炮射程之外、不敢上前。即使“酋长持刀驱兵”,士兵也是“仅至城下而返”。努尔哈赤见状,只好下令撤军。

  看到金军撤退,部分明军将领主张出城追击。袁崇焕却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有坚城大炮,而且金军的主力并未受到太大打击,一旦贸然出击,无异于送肉上砧。既然打退了敌人的攻势,防御作战的目的已经实现,见好就收、及时整补,才是当下应该进行的主要工作。

  战例解析

  宁远大捷不仅稳定了关外局势,增强了明朝军民抗击金军的信心,还让红夷大炮名声大噪。袁崇焕对战斗节奏的把控,和对兵力、火力的恰当运用,使明军作战始终围绕“遏敌之锋”展开,而不去刻意追求“敌之尽”的目标,打了一场利己不利敌的有限作战,也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

  正确理解作战目的。战争是最为激烈的实践活动,而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是影响战争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为将者,民之司命也。如果指挥员对作战目的模棱两可或知之甚少,不知进而谓之进、不知退而谓之退,无异于“靡军”之将,是战场上的“瞎指挥”。而实现作战目的的前提条件,是正确理解作战目的,并通过一系列战斗行动促使战局朝着计划的方向发展。宁远之战,袁崇焕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作为一支关外孤军的统帅,他只要能够迫使敌军撤退,就已经完成了作战任务,因而所有的指挥活动都朝着这个目标聚焦。火炮以震慑敌心,坚守以耗敌斗志,并能够克服胜利带来的轻敌情绪,继续坚守城池,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合理进行层次划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根本上说,战争是为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手段之一。“不期于敌之尽”,从战略层面来讲,如果有其他效率更高、损害更小的方法可以实现政治目的,那么战争就不会成为必选手段。然而,从战术层面看,作战单位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战斗行动,通过杀伤手段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始终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基本途径。倘若不分层次、盲目强调“不期于敌之尽”,那无疑是对这一观点的曲解,也会在实践过程中丧失对局势的掌控能力。抗美援朝战争的停战谈判开始之后,中央对于打和谈的问题有十分明确的指示:“争取停,不怕拖,准备打。”如果能够通过谈判结束战争固然好,但是也要做好继续战斗的准备,尤其是一线作战部队,不能有任何寄希望于谈判求和的心理,而要树立通过武力手段使对方接受和平条件的坚定信念。

  掌握有效遏敌手段。军队的战斗力,是实现作战目的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是掌控战争局势的定海神针。在任何情况下,失去了强大的战斗力支持,也将很难具备继续战斗的底气。宁远之战中,袁崇焕和他率领的少量军队,之所以敢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拥有坚固的城防和先进的红夷大炮是重要原因。此外,明军常年在此经营,对周边环境了如指掌,各种防御部署和掩护救援措施早已炉火纯青,是一支具有较强防御能力的部队。金军攻城,原有的骑射优势很难发挥,在伤亡陡增、毫无应对之策的情况下,士兵的畏战心理逐渐凸显,战斗力水平下降明显,兵败撤军也是必然。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