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指挥员应警惕“踢猫效应”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2:13
导读:“踢猫效应”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又叫情绪转移定律。原意是一位职员在公司里被上司批评,回家后责骂儿子,委屈的小孩用脚踢一下地上打滚的猫,最后受到惊吓的猫打碎了家中珍贵

  “踢猫效应”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又叫情绪转移定律。原意是一位职员在公司里被上司批评,回家后责骂儿子,委屈的小孩用脚踢一下地上打滚的猫,最后受到惊吓的猫打碎了家中珍贵的瓷瓶。“踢猫效应”主要是说不良情绪是可以传染的,无处发泄的弱小者将成为最终的牺牲品,并可能造成意外损失。战场上,军事指挥员要时刻警惕“踢猫效应”,不能因巨大的压力而随意宣泄不良情绪,进而影响部队军心士气,甚至招致作战行动的失利。

  冷静而不冲动。“踢猫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内心冲动,让情绪随意发泄,这是军事指挥员的大忌。《孙子兵法·九地篇》曰:“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静主要是指沉着冷静。军事指挥员要善于控制情绪,面对巨大的战争压力,始终保持镇定自若。1948年2月,国民党军队90师被我西北野战军层层围困于宜川。眼看战场形势危急,师长严明情绪失控,不断辱骂士兵。报务员孙玉彬不堪辱骂,于是开枪射杀严明,严明最终倒在血泊之中。苏洵《权书·心术》曾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作为军事指挥员,必须善于控制情绪、克制冲动,增强抗压力、抗疲劳的能力,始终保持指挥若定、心如止水。

  仁爱而不苛刻。“踢猫效应”是按等级和强弱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的,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最弱小者成为最终受害者。战场上的“踢猫效应”,最终受害者往往是普通士兵,对部队行动的影响却很大。《三国志》记载:“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蜀将张飞脾气暴躁,因兄长关羽被杀而鞭打士卒,最终导致士卒反叛,自己也被杀。杜绝“踢猫效应”,需要建立良好的官兵关系,知兵爱兵方能聚兵心。《孙子兵法·地形篇》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指挥员爱护士兵,与其同甘共苦,士兵就愿意和指挥员同心协力,共同应对险境,部队就有战斗力。随意打骂,官兵感情就会淡漠,甚至相互仇视。

  积极而不悲伤。“踢猫效应”本质上是一种负面情绪的传染,军事指挥员如果不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所属部队就可能会因“踢猫效应”而士气溃散,这样的战例屡见不鲜。在战场上,军事指挥员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以鼓舞士气。《孙子兵法·作战篇》讲道:“故杀敌者,怒也。”战斗精神作为军人的职业精神,是军人素质和觉悟的体现。战争的胜负,不仅是作战双方武器的对抗、智力的碰撞,更是精神和意志的博弈。指挥员战斗精神严重影响下属战斗精神,故不论战场环境多么残酷,条件多么恶劣,军事指挥员都需要保持旺盛的斗志,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

  谨慎而不急躁。群体性急躁情绪,是“踢猫效应”在军事领域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由指挥员向士兵传播,整体陷入一种急于求成的急躁状态中,从而容易产生轻敌思想,最终导致战斗准备不充分造成较大伤亡甚至失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为加速推进战役进程,夺取瓜岛胜利的美军产生急躁轻敌的思想,认为夺取日军占据的贝里琉岛将不费吹灰之力,因为日军防御部队早就被美军海空火力消灭得差不多了。没想到,日军依托坚固的野战工事和防空洞极大削弱了美军火力杀伤,损失轻微,让毫无防备的美军登陆部队受到了“近乎灾难”的重创,原本预计只需4天就能结束的战斗持续了2个月,人员伤亡高达1.5万人。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指出:“战争不是消遣,不是一种追求冒险和赌输赢的纯粹的娱乐,也不是灵机一动的产物,而是为了达到严肃的目的而采取的严肃的手段。”指挥员只有时刻保持一颗谨慎的心,沉着思考、冷静判断,未思胜先思败、未思进先思退,才能取得获胜先机。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上一篇:提升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质效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