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兵支书艾永珊:在“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兵支书艾永珊——
在“云端牧场”写下青春诗行
■刘春雷 本报特约记者 贾广宇
“重新划分护牧路线”“持续开展牧场特色产业深加工”“举办创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援助力度”……4月23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托云牧场1连召开党支部会议,书记艾永珊带领一班人共谋牧场转型发展之策。
艾永珊是一名退役军人,曾在原广州军区某团服役,多次获嘉奖。2020年初,他退役后主动报名参加西部人才引进计划,来到托云牧场工作。托云牧场海拔高、地形险峻,被称为“云端牧场”。初到连队,艾永珊就下定决心:“我要在‘云端牧场’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诗行。”
托云牧场1连坐落在天山南麓,是柯尔克孜族同胞聚居区。过去,牧民以山为家,以草场为房,靠放牧为生。整体脱贫后,牧场如何转型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成为摆在面前的实际问题。
连队生活区在戈壁滩上,自然条件恶劣。艾永珊担任连队党支部书记之后,带领连队两委种植树木,修建蔬菜大棚,整治生态环境。工作之余,他与牧民一起放羊,引导大家学习文化知识,还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
结合牧场特点,艾永珊带领连队党支部确定“畜牧资源+生态旅游+网络直销”的发展模式。短短几年时间,连队面貌焕然一新,畜牧规模达2000只(头)。富有柯尔克孜族特色的牦牛肉、壁挂刺绣等商品,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
最近一段时间,牧民艾合买提江·古丽艾热的手机成了热线,每天都有天南海北的客户找她采购商品。“在艾书记的指导下,我干起了微商,现在攒下几百个回头客,每天流水能达到几千元。”艾合买提江·古丽艾热说,连队有20多名牧民跟着她学习网络平台销售,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
“现在连队的放牧点成了‘打卡地’。”艾永珊告诉记者。去年,牧场新修了公路,连队依托畜牧产业,让旅游业和农牧产品销售深度耦合。前不久,连队改造了水电暖线路、升级了网络设备、新建了文化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
从木板屋到新楼房,从野草甸到现代化牧场,在托云牧场1连文化长廊,一组组图片影像资料,记录着连队点点滴滴的变化。展望未来,艾永珊踌躇满志:“我会继续努力,推进连队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让幸福温暖的时代春风吹遍‘云端牧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