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村里的幸福
幸福村里的幸福
■郑茂琦 王悦同
张宝林,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军士,荣立三等功两次。
“咚”“咚”!不妙,遇到硬茬了,平时一下就敲下来的电发火机,敲了两次还没敲下来,显然手里的这个航炮属于比较难拆的那种,张宝林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在毫秒间决定胜负的航炮拆装赛场上,任何一个动作的卡顿都影响巨大。尽管进度已经落后了,张宝林还是稳了稳心神,又瞄了瞄电发火机的卡口,用力一锤。
一种舒畅的卸力感瞬间从手上传来,掉了!张宝林心中一喜,迅速恢复了原先的节奏。
对齐、旋转两圈、往下翻转,正好卡上。“嘿,神了!”一旁观赛的评委看到这样的操作不禁感叹道。随着手里的工具严丝合缝地卡上航炮,张宝林悬着的心才稍微放下一些,眼前浮现出和他一同备赛的两名战友的身影,多亏了他们的分享,才让自己利用这个技巧一举反超对手。
在队内的一次小比试中,张宝林自认为拆解航炮各项流程已经练到极致,却总也赢不了和自己一同备赛的战友,充满疑问的他虚心地向战友请教。
“秘诀就是你把工具上的螺纹留两扣,下一步就直接能卡上航炮,少一扣多一扣都不行!”战友说话时,嘴角灿然的微笑显得很神秘。尽管只选拔一人参加战区空军组织的比武,但选手们在备战中都会无私地分享自己的训练经验。
随着沉甸甸的航炮在张宝林手中灵活地翻转,桌子上慢慢铺满了零件。零件虽多,但就算闭上眼睛,张宝林也知道它们的位置,这是师傅把他领进门时就定下的规矩。
张宝林干机务兵的第一年,师傅给他演示拆航炮,上百个复杂的零件被师傅摆弄得清清楚楚,那种震撼的感觉至今让他记忆犹新:“零件多、拆装顺序记不住……”张宝林从师傅那里学到的第一课,就是零件和工具的精细化。
有一次,张宝林兴冲冲地找到师傅,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操作台上,张宝林两只手忙得不可开交,一个完整的航炮很快就被拆解完了。对自己速度颇为满意的张宝林,朝着师傅得意地眨巴眼睛。师傅注意到零件散落一地,笑而不语,示意他继续。不一会儿,张宝林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额头上渐渐浮起一层汗珠。
“怎么就装不进去了呢?”半天没有进展的张宝林只好讪讪地向师傅求助。师傅敲了敲他的脑袋:“你拆的时候零件随意摆放,相似的零件只要一不留神就会装错。不养成严谨的习惯,你就干不了这行。”
回想起师傅的细致指导,赛场上的张宝林底气越来越足,手上的动作也越来越快。随着最后3个弹簧落地,张宝林迅速拍表,示意裁判已经完成拆炮。
88秒!一个新的拆炮纪录诞生!
看着旁边的对手还在拆炮,张宝林没有停顿,向裁判示意后,迅速开始装炮。
张宝林将工具一字排开后,一手拿零件,一手拿工具,眼睛虽然一直盯着航炮,可两只手像是长了眼睛一样,精准地将零件和工具拿到身前。
平时训练中,为了形成肌肉记忆,张宝林每天要完成27遍的航炮拆解和安装——上午9遍,下午9遍,晚上9遍。为什么是27遍?因为每天的时间只够他完成27遍的拆解和安装,午休时候复盘总结,他的基本功就是在这样枯燥的重复中不断厚实起来。
到了最关键的安装联动臂连杆环节时,面对4个外形极为相似的小零件,张宝林看也不看,用大拇指一摸便定位完毕。为了更精准地感受零件的细微差异,张宝林从来不戴全指手套,为此,他的手指经常被磨出血泡、砸出淤血。
连杆安装完毕后,张宝林不禁长舒一口气,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其实,参赛前的半个月,他也遇到了瓶颈期,面对始终提不上去的成绩,张宝林的心中焦急万分。
一天,听到值日员的安排,张宝林主动接下了去外场送工具的任务:“我去吧,我想去外场散散心。”走到熟悉的机棚,看见大家都围着飞机忙得团团转,张宝林心里更压抑了,战友们都在帮他分担工作,自己的成绩却一直提不上去。
“宝林,最近练得怎么样,是不是已经稳操胜券了?”“最近成绩一直提不上去……”“这有啥,不行咱就练呗!”让张宝林意外的是,战友们谁也没有嗔怪他,在大家的鼓励下,他眼中的阴翳渐渐散去,内心也越来越坚定……
手中的动作随着回忆的涌动越来越快,锤炼了千百遍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干脆利落。
汗水顺着脸颊一滴滴落下,桌上的零件一件件减少。“啪!”随着最后的机盖安装完毕,张宝林拍响了计时器。
“3分41秒!”他打破了战区空军组织的该型航炮拆装比武纪录!听到这个消息,张宝林眼里溢满滚烫的泪水。
赛后,张宝林回到驻扎在幸福村的单位。手里捧着战友送的鲜花,走在回中队的路上,张宝林与战友们一同分享着此刻的幸福。
“我是幸福村里幸福的兵!”他动情地说,像是一个热血沸腾的诗人。望着战友们一张张黝黑的脸,还有他们眼睛里闪着的光彩,他感到,有一群战友和自己一起扛着这份荣誉和责任是多么幸福!
(摄影:冯国瑞)
印 象
穿过城市的柏油路,驶向狭窄的乡间公路,再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进入村庄,车窗外闪过连畴接陇的庄稼和绿盈盈的树林,村里的房舍清一色的白墙黑瓦,井然有序,一块“幸福村”的牌子立在村口。营区就驻扎在幸福村里。采访张宝林时,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双晒得黝黑发亮的手臂,后来我发现整个机务班战士都是如此,这是他们长期顶着烈日工作留下的印记。当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他一直在讲述班长和战友对他的帮助,脸上还不时露出幸福的笑容。他告诉我,比赛夺冠的秘诀很简单,就是不停地练。采访连队的其他战士,回答也大概如此,每个人都很推崇“许三多”身上那股坚韧不拔的劲头,这就是机务兵们朴素的奋斗观。从这些朴实而开朗的战士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扎实奋斗的幸福。
(郑茂琦)
图片制作:雷永莲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