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后人记住英雄的模样
安徽省广德市联合安徽师范大学“红色青春守护人”工作室为烈士画像——
让后人记住英雄的模样
■汪 瑶 朱文健

图①:龚守德烈士黑白和彩色画像。

图②:龚守德烈士画像交接仪式。
“儿子,这就是你曾祖父!”
盛夏,安徽省广德市誓节镇花鼓村。当村民龚国友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手中接过爷爷龚守德烈士的画像,泪水湿了眼眶。他当即与在部队服役的儿子龚志成视频通话。视频那端,面对曾祖父画像,龚志成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今天我们终于看到爷爷的样子了。感谢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感谢安徽师范大学‘红色青春守护人’工作室的志愿者们,是你们圆了我们家几代人的心愿。”龚国友边抹眼泪边介绍,他的爷爷龚守德1905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担任皖南红军独立团大队长,同年在广德甘溪沟战斗中牺牲。
“爷爷牺牲时才25岁,没有留下任何照片,他到底长什么样,我们都不知道。小时候常听奶奶讲爷爷打仗的故事,他的英勇事迹一直激励着我们。整个家族始终以他为榜样,把从军报国作为家风传承。父亲是长子要照顾家,未能实现从军梦,我的两位哥哥都当了兵。去年儿子大学毕业,我鼓励他参了军。”龚国友说,早些年,他父亲也曾试着找人为爷爷画像,但因缺少参照,都没能实现,成了一生的遗憾。
7月初,广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共青团广德市委、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红色青春守护人”工作室,启动“为烈士画像”活动。看到活动通知,龚国友第一时间联系当地退役军人服务站报名。他想请志愿者为爷爷画像,完成父亲“将画像作为传家宝,让后人永远记住祖上的这个英雄”的遗愿。“爷爷生前没有任何照片,志愿者们能画出来吗?”报名后,龚国友开始焦急地等待结果。
为龚守德烈士画像的任务,由“红色青春守护人”工作室志愿者、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顾元顺完成。为更好地绘出烈士画像,顾元顺接到任务第二天一大早就从广德城区赶到花鼓村烈士纪念馆,了解烈士生平事迹和战斗经历。画像过程中,他参照龚国友父亲的照片,一点一点还原烈士形象。安静的村烈士纪念馆内,顾元顺时而仔细端详,时而苦苦构思,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初稿完成后,顾元顺邀请龚国友夫妇和其他两名烈士亲属提修改意见。
“我记得奶奶说过,叔叔跟爷爷长得更像一些。嘴巴这里能不能再改一下?”在带队老师王伟指导下,顾元顺根据龚国友妻子的意见又一笔一画修改起来。
“画得太好了,要是能变成彩色的就更好了。”经过不断修改和打磨,成稿的烈士画像从面容到神态,让龚国友夫妇十分满意。
“画像有了颜色,历史中的人也就有了应有的色彩。”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回城路上,王伟便与江苏南京一家美术工作室的居旭东夫妇取得联系。夫妇二人了解情况后,当即表示愿意义务为画像进行彩色处理。经过3天认真工作,龚守德烈士的彩色画像制作完成。第二天,夫妇二人专程驱车从南京赶到广德,参加龚守德烈士画像交接仪式……
目睹龚国友一家人看到烈士画像悲喜交集的情景,第一次参加为烈士画像活动的顾元顺表示:“这件事非常有意义!我要继续发挥专业特长,用手中的画笔‘讲’好英烈故事。”
“通过为烈士画像活动,让英雄有了模样,思念有了‘形状’,团圆有了具象。”广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郑珂告诉笔者,此次画像活动,除龚守德烈士外,还完成董世昌、王宗炳、郭成发等13位烈士的画像。
康家溢摄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