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为革命先烈守墓看园,这辈子值了”
湖南省吉首市河溪镇老民兵张仁望守护烈士公墓24载
“能为革命先烈守墓看园,这辈子值了”
■周 刚
临近第9个烈士纪念日,湖南省吉首市河溪镇麻扎渔梁烈士公墓守墓人张仁望格外忙碌。每天除了打扫公墓,他还要为前来祭奠的人们讲解英烈事迹。
长眠于麻扎渔梁烈士公墓的是解放军原第47军139师416团3连的24名烈士。1950年3月,3连24名战士在护送盐船队时,遭土匪伏击,与匪激战中不幸光荣牺牲。张仁望从小听老辈人讲述战争故事长大,对这段历史耳熟能详。
1981年7月,为了纪念英烈,原吉首县人民政府在麻扎渔梁修建烈士公墓。时任村民兵营长的张仁望带领村基干民兵,收集烈士遗骨、运砖推土,并从半山腰移来松树种在墓地周围。
也就是这一年,张仁望结识了当时的守墓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向明德老人。老人身上特有的军人气质和战斗经历深深吸引着张仁望。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到烈士公墓,帮老人挑水,同老人一起除草、扫地、打理墓园。“向老做事带着军人的严谨,墓园在他的打理下干净整洁……”张仁望回忆起向明德老人,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1998年3月,守墓30多年的向明德老人因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回到老家休养。烈士墓不可一日无人看护,张仁望义无反顾地挑起这副担子,并郑重承诺:“我要把墓地当成自己的家。”
刚开始,张仁望的妻子不支持他去守墓。因为家里的3个孩子要吃饭、上学,父母年老体弱需要照顾,妻子担心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张仁望劝妻子:“烈士是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牺牲的。我是民兵营长,有责任这么做。”
张仁望家距烈士公墓3公里,中间隔着一条河。为方便守护墓园,他打起铺盖搬到墓园内的简陋住房。每天,除了看护墓园,他还要撑船过河,回家打理庄稼,晚上再回到墓园看护。遇到重要节日,他就整天守在墓园。后来,妻子为了照顾他的起居,也搬了过来。从此,不管是打理墓园还是回家种田,张仁望身边多了一个瘦小身影。张仁望说:“想想那些牺牲的烈士,受多大的罪,吃多大的苦,我都觉得没什么。能为革命先烈守墓看园,这辈子值了。”
为了还原英烈事迹,张仁望多次到镇政府、市文化局和档案馆查找史料,找村里长辈求证。得知泸溪县潭溪镇扯旗村有一位老人是当时的运盐船工,张仁望专程跑到老人家里请教。经过不懈努力,他将烈士的事迹编成整套资料,生动记录了当时的战斗情景。2008年,麻扎渔梁烈士公墓被确定为吉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吉首市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对象。
除了绿化墓地、清扫枯叶杂物,张仁望还积极宣讲烈士英勇作战的事迹。20多年来,他为当地党政机关、学校师生和部队官兵作事迹报告200多次。附近学校一名初二学生,调皮不爱读书,令老师很头疼。一次,这名学生来墓园,张仁望给他讲做人的道理和革命先烈浴血战斗的故事。这名学生深受触动,回去后专心学习。如今,这名学生已参加工作,经常来看望张仁望,感谢他当初的教诲。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