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黑龙江省黑河市鄂伦春族民兵投身生态环境保护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10:04
导读:黑龙江省黑河市鄂伦春族民兵投身生态环境保护 从马背好猎手到“山林保护神” ■左长征 本报特约记者 张昊旻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黑龙江省黑河市鄂伦春族民兵投身生态环境保护

  从马背好猎手到“山林保护神”

  ■左长征 本报特约记者 张昊旻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4月中旬,祖国北疆冰雪初融,嘹亮的鄂伦春山歌响彻小兴安岭。民兵护林马队纵马穿行河谷,巡山护林,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守护神”。

  黑龙江省黑河市地处小兴安岭北麓,森林、耕地、湿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1953年,一支由鄂伦春族民兵组成的民兵护林马队成立。70年来,一代又一代民兵队员赓续“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优良传统,不畏艰险、爬山涉滩,忠诚守护着赖以生存的森林家园。

  “马队所到之处,多是车辆难以到达之地,山高林密,只能骑马凭借经验开展拉网式护林巡查。”民兵护林马队队长戈春庆告诉记者,巡逻途中一旦遇有火情,马队便发挥行动灵活、熟悉地形等优势,迅速确定起火点,向指挥部汇报方位。“我们先行扑救,阻止火势蔓延,并通过无线电指引扑火队选择最佳行进路线,到达最佳扑救位置,提升扑救效率。”戈春庆说。

  “真正参与巡逻,才知道老队员们有多不易。人迹罕至的30余座大小山峰、16条河流、100余个草塘沟、40余个地营子和放牧点,都是我们日夜坚守的阵地,在马背上颠簸五六百公里是巡山常态。”为期3天的巡逻任务结束后,新加入马队的民兵王建新捶打着酸痛的大腿感慨,“山路颠簸、河流湍急,雨后泥泞、雪后寒冷,老队员早已对恶劣的野外环境习以为常,遇到危险对他们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马队行进时,马匹会因踏上湿滑的苔藓、薄冰或过河汊时失蹄,不少队员都有摔伤的经历。防火期内不允许野外生火,队员们饿了就吃自带的发面饼和咸菜。时间长了,饼又干又硬,队员们吃口饼就口水,艰难下咽。晚上,队员们找个背风的地方,用站杆倒木作帐篷骨架,围上树枝、蒿草和塑料布,搭起简易的“仙仁柱”(鄂伦春族帐篷)过夜。

  “大雨、山洪、暴雪、生病受伤,这些都是我们巡逻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吃过生鱼,喝过雨水、冰雪融水甚至浑浊的河水。找草药医治患病受伤的同伴,在雪地里跑步只为不被冻伤……”提及这些,戈春庆一笑而过。困难多、前路险,但每一次进山巡逻,没有人打过退堂鼓。

  除了巡山防火,保护野生动物、防盗猎、防偷伐也是队员们主动履行的职责。

  穿上狍皮服,戴上“灭塔哈”(狍皮帽),民兵莫采强出发巡逻。今年是他加入马队的第22个年头。“这些衣服都是之前打猎时穿的,现在穿上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

  昔日好猎手,今日“保护神”。“过去,物资匮乏,我们只能靠打猎为生,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加入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敬畏自然,守护好我们的家园,是每个鄂伦春人应该做的。”莫采强说。据悉,近年来,马队已累计清理捕兽夹、陷阱套上万个,抓获制止盗伐人员400余人次。

  春风拂面,又是一年防火紧要期。骑着马行走在崎岖的林间山路上,戈春庆踌躇满志:“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就喊‘到’……”

  为增强巡逻力量,今年,该马队扩充非鄂伦春族民兵入队。老队员当起了“教官”,向新队员传授骑马和野外生存技巧,帮助他们早日适应马背上的生活。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上一篇:边疆军民一家亲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