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北极村
爱在北极村
■向 勇 彭佳佳
一
鹿文浩在出站口焦急地等待着,脑海里闪现着和妻子王书媛在一起时的画面。他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里重复着“我爱你”,想把这3个字作为“见面礼”,送给远道而来的妻子。6个多月前,他俩领取结婚证。这是妻子第一次探亲,也是第一次来北极村。
从山东潍坊到黑龙江漠河,一路上乘高铁、坐飞机,跨越2000多公里,王书媛终于到了目的地。看着她疲惫的样子,鹿文浩心疼不已。两人紧紧相拥那一刻,王书媛感到所有的劳顿一扫而空。“我爱你”3个字,鹿文浩因为过于激动,竟忘记说出口。
乘车去营区途中,高楼渐渐消失在王书媛的视野里,车窗外,是那些叫不出名字的树。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北极村风景,现在抬眼能望,伸手可触。
“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大兴安岭腹地,景色壮观吧?”在这里生活了3年,如今任北极哨所哨长的鹿文浩,俨然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你来得正是时候,气温一天天回升,没你想象中那么冷。不过,要是10月以后来,这里的景色更加震撼——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鹿文浩讲得动情,王书媛听得认真。她的眼前俨然站立着几尊雕塑,那是数九寒天,丈夫和战友们裹着大衣执勤的模样……她把他的手抓得更紧了。从来没有听他说过苦,也没有听他喊过累,周围的一切令她看到了丈夫的坚守与责任。
汽车继续向前,眼前除了山还是山。能与他们一路做伴的,只有树木与一晃而过的动物。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很短,他还没有讲完哨所有趣的故事;这段路程很长,她反复想起他们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
二
2014年初,鹿文浩与王书媛相识。巧合的是,两年后的同一天,他们再次相遇,爱的火花从此擦燃。鹿文浩报名参军,在医院实习的王书媛倾力做好后盾,写信鼓励他为梦想努力,并为他购买治疗训练伤的药。他申请到边防部队,她下决心照顾好双方老人。
虽然已进入5月,北极村的气温依旧很低。一下车,王书媛不禁打了一个冷战:“真冷啊!”连长、指导员已等候在门口,这让王书媛感受到别样温暖。家属房已收拾妥当,虽然条件简陋一些,但各类生活用品准备齐全。
王书媛在这里待了5天。5天里,她深深感受到边防军人的不易。
大兴安岭地区正值防火期,哨所随时可能断电。“下次来,买个大容量的充电宝!”王书媛打趣道。其实,在上级党委的关心下,哨所配备了发电机,能保证基本供电需求。哨所就像一个孤岛,周围没有居民。官兵们守望着界江,目睹江水日复一日静静地流淌。体会环境的艰苦,让王书媛走进哨所官兵繁华与充实的内心,令她更加读懂边防军人那本独有的“书”。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看着观察架上的8个鎏金大字,王书媛不禁心潮起伏。她想起自己曾经问过丈夫的问题:和平时期,天天守在这里,兵看兵、数星星有啥意义。现在,和丈夫站在一起的她,终于明白他的选择。
三
那天,在鹿文浩的陪伴下,王书媛登上了观察架。“这有啥好看的。”不一会儿,王书媛就感到了枯燥。哨兵要时刻观察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丝不苟地关注执勤区域的动态。江面偶尔飞过的水鸟、岸边随风而动的绿树……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哨兵的注意。
“马班长,你想家吗?”
面对王书媛的提问,执勤的班长马亮嘿嘿笑道:“咋能不想呐。”
2个月前,马亮的妻子带着刚刚2岁的儿子,坐了5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营探亲。马亮因临时接到保障任务,背起行囊就出发。“部队有任务,单位有需要,咱就得上。边防军人的身后就是祖国。”马亮略带愧疚却斩钉截铁地对妻子说。每次想起年迈的父母、独自撑起一个家的妻子,马亮有些失落。但一想到观察架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几个大字,他会心无旁骛地坚守在这里。北陲哨兵的戍边精神,已经深深植入这片土地上每一名战士的骨子里。
“正是因为有边防军人守卫祖国边境线,我的家人才能够幸福生活。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马亮坚定地说。
5天时间很快过去。虽然与鹿文浩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但是王书媛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丈夫的爱:“要支持他的工作,做一名合格军嫂。”他俩把举办婚礼仪式的日期,定在来年5月21日。“521”谐音“我爱你”。对王书媛与鹿文浩而言,“你”是他,是她,也是北极哨所。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