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的延伸——读《守家——美丽军嫂周忠燕的
思念的延伸
——读《守家——美丽军嫂周忠燕的故事》
■向贤彪
胡永飞、周忠燕,合起来就是“飞燕”。他俩没有像新婚时许下的诺言那样“白头偕老”,胡永飞永远地“飞”了,到了遥远的天国;周忠燕质朴顽强,守着他俩共同建立的家。这就是长篇报告文学《守家——美丽军嫂周忠燕的故事》(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讲述的故事。一气读罢,不觉泪流满面。
周忠燕的故事是胡永飞故事的延伸。在他俩故事的“串场”中,一个戍边卫国的军人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时任西藏军区边防某团汽车队队长胡永飞,和战友常年行走在险象环生的公路,担负着运送人员与物资的重任。一次运输任务中,胡永飞在生死关头,伸出手奋力一推,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自己却永远倒在了雪域高原……
“真正的男儿,你选择了军旅;痴心的女儿,我才苦苦相依。世上有那么多的人,离不开你,我骄傲,我是军人的妻……”在与胡永飞相识相知相爱的日子里,周忠燕记不清听了多少遍这首歌曲。那时的她,一直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周忠燕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站立在丈夫胡永飞壮烈牺牲的雪域高原悬崖边,周忠燕号啕大哭,倾诉着积压在心底的无限悲痛与思念:“永飞,我把你的骨灰带回老家了。你的魂永远留在这里,守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面对嗷嗷待哺的幼子、身患疾病的婆婆以及一家老小的生计,28岁的周忠燕从悲痛和思念中走了出来,含辛茹苦、顽强坚毅,开始了没有丈夫搀扶的人生之旅。在作者的笔下,周忠燕的故事催人泪下——
她的爱是那样纯真。“梦想的旅途,我背井离乡。肩上扛的行囊,装着对未来的梦想……每逢过节的时候,少不了对父母的那份思念。不能回家,因为自己的梦想还没有实现。”这是胡永飞生前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周忠燕从这首歌中体悟到丈夫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生病的婆婆。每当婆婆疾病发作,周忠燕赶紧联系医院治疗。婆婆住院的日子里,她一有空就带着儿子去探望,送去婆婆爱吃的食物,让儿子陪婆婆聊天。待婆婆病情稳定,她把老人接到家中悉心照料,热饭热菜、勤洗勤换,从未疏忽大意。左邻右舍无不夸赞:“忠燕待婆婆比待自己的亲妈还好!”不仅如此,周忠燕对待胡永飞的亲戚也十分礼貌周到。逢年过节,她都要带上礼物挨家挨户探望,10多年从未间断。
她的爱是那样深沉。胡永飞走后的10年时间里,周忠燕一直为要不要把丈夫牺牲的消息告诉儿子博文而纠结。最后,她选择自己独自承担痛苦。生活虽然清贫,周忠燕还是竭尽所能让小博文有一个多彩的童年。除了让儿子吃饱穿暖外,她十分注重儿子的心理健康和品德养成,买回许多励志的书籍让儿子读。每当小博文问起爸爸,周忠燕都会告诉他:“爸爸在雪域高原,是一名军人。”这时,小博文总会竖起手指当作枪,向空中扫射,奶声奶气道:“我也要当解放军,保卫国家……”等到儿子长大懂事,周忠燕带着他来到高邮烈士陵园,博文终于与爸爸“见面”。经历短暂的痛苦与困惑后,博文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并根据妈妈对爸爸的讲述,写了一篇《我的爸爸》。文中除了对爸爸深情的怀念外,还有立志做像爸爸那样的人的坚定信念。看到儿子的成长,周忠燕感到莫大的欣慰。
她的爱是那样坚韧。为不给政府和社会增添负担,倔强的周忠燕靠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担。她先在扬州开了一家服装店,靠卖衣服维持生计,后因效益不好,改为经营洗衣店。经过刻苦练习,她熟练掌握了清洗、熨烫、包装、质检、修补等技术。周忠燕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周到的服务,把洗衣店经营得红红火火,一家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如果生活注定充满艰辛,那我就学着做拯救自己的那个英雄。”周忠燕在生活中磨砺自己,这是生活所赐,更是信念所驱。
她的爱是那样博大。胡永飞牺牲之后,党和政府给予烈士家庭多方面的关爱和照顾,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周忠燕以更深切、更博大的爱回报社会。她与胡永飞生前所在部队官兵一直保持联系,与兵弟弟谈心交心,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她的洗衣店经常为老人、烈军属和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减免服务;她还是一名志愿者,经常为他人送去温暖……
“有我在,家就在!”这是周忠燕对九泉之下的丈夫爱的誓言,也是她带着一家老小往前奔的动力。作为一名军嫂,遭受不幸的周忠燕没有倒下,没有依赖,而是用孱弱的肩膀担起了守家的责任。这是对丈夫爱的延伸,也是用坚强的守护谱写的爱国拥军颂歌。
一个偶然的机会,该书作者孙克勤认识了周忠燕,深深为她的故事和人生境界所感动。此后,他一直关注她、了解她,写出大量感人的文字。在此基础上,他更加深入地挖掘,倾注心血著成此书。正是军人和军嫂的共同守望,播下春光和温暖,才使家庭欢乐祥和、国家长治久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