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升新质战斗力建设水平
敢于“尝新”方能“出奇”
■项士锋
要在未来战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需要我们自觉站在战争前沿、科技前沿,积极适应军事竞争需要,深入推进转型建设,加快提升新质战斗力建设水平。
《孙子兵法》有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纵观古今战场,大胆尝试新战法、运用新力量,历来是兵家崇尚的制胜法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巴格拉季昂战役中,苏军把装甲部队攻击方向选在森林、沼泽地域,而不是更便于坦克行动的方向,打得德军猝不及防。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一改以往战争中重点运用重型装备的作战模式,用无人机实施精准打击,取得战果。
敢于尝“新”、善于出“奇”,也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四渡赤水之战中,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一渡赤水集结扎西、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后又三渡四渡赤水,把敌人绕得晕头转向,成为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抗日战争时期的七亘村伏击战,刘伯承打破“兵不重伏”的传统理念,指挥八路军3天之内在同一地点“重叠设伏”,出乎日军意料,最终两次成功伏击……从“四渡赤水”到“重叠设伏”,从“游击战”“地道战”到“零敲牛皮糖”,我军立足现有装备和人员,大胆尝“新”、敢于出“奇”,一次次用落后装备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变”是战争唯一不变的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一大批新型装备列装部队,一系列新型力量融入作战序列,为部队遂行作战任务提供有力支撑。然而,“眼前有了繁花,并不等于手中就有了鲜蜜”。需要注意的是,在新域新质作战力量训练与实战运用上,需要严防因循守旧,穿新鞋走老路,这样不仅会造成军事资源的浪费,更会制约部队战斗力的生成。
当然,“尝新”不是脱离实际的标新立异,必须坚持唯战唯实标准,紧盯作战任务和作战对手,加强现代化战争理论、战法战例的研究,突破固有理论束缚,用前瞻的视野提出新的作战思想。脚踏实地、立足实际,站在时代的高度、敌人的角度构想未来战场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积极进行战法创新。同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所创战法进行模拟推演、科学评估,严格甄别论证,使之更为实用精准,避免不必要的军事资源浪费,确保每项新成果都能经受住实战考验,能够应用于备战打仗,为部队出奇制胜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