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RSS地图 中国专业特种部队军事网 - 特战基地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军事新闻 > 军情动态 >

繁花朵朵开

来源:特战基地 编辑:华夏网 时间:2025-08-19 08:15
导读:头顶闪耀的一束光芒,能够在心灵深处照亮多远?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基础部的文职人员,用自己的经历给出了答案。 一 欲孝亲却走,情怯再无乡。 父亲去世时没能守在身边,新

  繁花朵朵开

  ■杜善国

  头顶闪耀的一束光芒,能够在心灵深处照亮多远?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基础部的文职人员,用自己的经历给出了答案。

  一

  欲孝亲却走,情怯再无乡。

  父亲去世时没能守在身边,新婚不久丈夫被部队召回,电话成了交流感情的纽带……基础部文史教研室文职教员苏虹元思绪重重,孤独与苦闷犹如纷乱的蛛丝爬上心头,仿佛快要遮蔽曾经的成就感。

  一次次凌晨顶着星光回宿舍的路上,苏虹元忍不住摁下丈夫的电话号码,想诉苦,想流泪。可是,她很快挂掉了,不想把情绪传染给忙碌的丈夫,独自在灰暗的长路上默默排解愁闷。

  “嗨,苏虹元!我在这儿呢!”一个周日的午后,站在一棵木棉树下的基础部主任苏友芬,隔着大操场的花墙向苏虹元频频招手。

  苏友芬是在军队院校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聪敏智慧,业务精湛,能力出众。她的世界里没有“将就”二字,追求完美,眼不容沙、口不留情,言传身教在前、从严施管在后,期望教员们正直、向上、出色。

  “苏虹元,我欣赏你的优秀,理解你的不易,更看到你内心的坚韧和追求。”苏友芬笑语盈盈。两人在大操场转了一圈又一圈,倾心畅谈。苏友芬像看透了苏虹元的内心,用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笑对人生的感悟,一点点校正着苏虹元的航向。

  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满枝丫的花瓣洋洋洒洒飘落,空气中氤氲着芳香。不觉至日暮,霞光映照着倾心交谈的身影,静谧和清澈填满苏虹元的心间。

  二

  胸怀赤胆忠心,言者恳挚;眼有星辰大海,听者动容。一次次推心置腹的谈心交心,犹如清泉汩汩而下,冲刷着苏虹元心中的块垒,也让苏友芬真正成了她师者路上追逐的好榜样。

  来学院任教前,苏虹元支教、当记者、做研究,曾参加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她选择报考军队文职人员,只因热爱军旅。最初,她以为自己与苏友芬只差一对剑眉、一双大眼和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继而她发现,自己还差大方的举止、开阔的胸襟、高尚的情怀以及一颗力争上游的心。她羡慕苏友芬,决心努力追赶苏友芬。每当岁末回首,她发现自己的脚步看似趔趔趄趄,但一直前行在通往稳健和成熟的路上。

  每天将罹患重症的婆婆和年幼的孩子安顿好,苏虹元踏着朝露出门,携一身星光回家。授课任务年年增加,标准要求日日提高,苏虹元堂堂课都力争精彩。常常声音嘶哑,她却不感觉累,反而热情高涨,心头涌动着一种幸福感。学员的进步成长带给她的自豪感与日俱增。三尺讲台上的收获,让她明白了苏友芬坚守背后的非凡力量。

  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从事军队科学文化基础课教学,需要勤奋认真、奉献钻研。讲台上的苏虹元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将枯燥的语法逻辑课讲得若行云流水、江河放舟。她运用专题研讨、情景模拟、想定作业等教学方法,打造学员广泛参与、深度互动的多维课堂。

  入选学院“最美奋斗者”,是教职员工最耀眼的荣誉。苏虹元是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个文职人员。颁奖仪式隆重而热烈,灯光璀璨的礼堂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纷纷向她投去敬佩的目光。回想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苏虹元感慨万千:“我的青春在这里色彩斑斓,精彩纷呈。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拥抱头上的蓝天,一起亲吻脚下的土地。”

  三

  “有敢登刀山的排头,就有敢下火海的队伍。”苏友芬常讲的这句话,时时激励着苏虹元。她曾经只是队伍中的一员,从教学组长到教研室副主任,后来走上教研室主任的岗位,变成了新的排头,自觉要求自己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冲在前、干在先。

  风风火火的文职教员杨阳,是文史教研室的教学骨干,年龄与苏虹元相仿,两人亦友亦师。杨阳探索教学改革方向不明、办法不多的时候,苏虹元一点点地引导,就像苏友芬曾经教她那样。由杨阳牵头组织的几次重大教学活动,是全学院文化活动的重头戏,苏虹元带领全室教员在幕后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基础部传承帮带的精神,像火花一样点燃了杨阳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无论是校内的大型活动,还是校外的各种竞赛,杨阳从容不迫的脚步里带着自信与坚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文化骨干学员。

  学院唯一的布依族文职教员罗露,专业水平精深,教学技巧娴熟,苏虹元压担子、交任务,还安排她到学院文学俱乐部授课,使她越来越全面出色,大伙儿都很喜欢这个勤快而乐观的“布依族蓝孔雀”;在中山大学进站2年有余的博士后李晶,2021年底入职文史教研室,苏虹元手把手进行教学岗前培训,立在身旁帮助写教案、练说课、听试讲,将“三尺讲台,课比天大”的责任感植入灵魂深处;齐琪时尚、阳光、活跃,富有青春活力,苏虹元总是让她放手去干,入职不到一年,教学保障、账目结算、活动组织样样干得风生水起,人称“六边形战士”……一名名文职人员在苏虹元的鼓励和不断帮助下,培养起“钟爱教学、珍爱学员、热爱岗位”的师者情怀,激发出勇往直前的蓬勃朝气。

  四

  学为教之源,书是教之梯。作为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书籍是苏虹元寸步难离的挚爱。她的桌面上高高地码放着散发墨香的新书,在书页中努力探求。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文史教研室呈现出动人的读书场景。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长年累月的不懈与坚持,教研室的教员们积淀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智慧,涵养着“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在外训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止戈为武”的典故,她们信手拈来,讲述得生动感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和谐万邦”的理念,她们娓娓道来,润物无声。她们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不少外国学员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教员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做成牌匾,高高挂在家中的客厅里。一位埃及学员有言:“经过‘高强度学习’,我回国几乎可以讲中国文化了。”

  前浪澎湃,后浪奔涌。你尊重我,我服从你;你影响我,我感染你,繁花朵朵开。如果说赛道上的苏虹元在“女一号”苏友芬的引导下淬炼成钢,可称作精彩的人物短剧,那么基础部引领文职人员的成长则是连续剧,众多前辈举着火把,照亮前行之路。

责任编辑:特战基地编辑
上一篇:在去魏公村的路上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4 Power by 特战基地 www.tezhanjidi.com 备案号:吉ICP备19000289号-2
Top